当今社会,人人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第一流的广告语。
昨天,抱着学习的态度,去了趟理财博览会。结果不得不说,让人失望。印刷精美的广告纸,散落一地。一群又一群“新上海人”,拉住一个又一个上海老人,声嘶力竭地“请君入瓮”。“第三方理财”,就算没那么“高大上”,至少也是理财新品种吧。如今,以此为主角的博览会,却成了蜚短流长、青蚨进出、大声讲价、唾沫飞舞的小菜场。
我想,这大概不能完全怪展会的主办方。有什么样的理财者,就会有什么样的理财公司。多少人现在能克制浮躁,安心理财?买股票?不看年报,瞎听“线报”。有的朋友,平常一针一线算得仔仔细细,朋友的朋友报一个代码,“一家一当”好扑上去。买房子?不讲需求,讲折扣。看得到偌大的97折、“零首付”和“8年回本”,却看不到房子的房产证。冲动一分钟,挖洞一辈子。
柏万青讲得好,脱手不老鬼,老鬼不脱手。涉及理财诈骗的,法律当然会管。但现在多数理财纠纷,消费者一般占不到上风。因为理财公司不会那么傻,他们会在合同中,设置免责条款,在赚你钱的同时,撇清自己的责任。
教大家一个诀窍。回报率超过15%的,基本可以选择无视。为什么呢?因为就连巴菲特也不会拍胸脯,说每年赚得到这些。大家可以在朋友圈子里找找看,不“豁胖”,啥人能连续七八年,每年保持10%的盈利,那基本上就是天才了。
主办方介绍,3天里理财博览会吸引了17.2万人参观。我看,这个数据已经超过“假日楼市”了。理财热情高涨,这是好事。不过,表面的热闹,能否打消隐患和担心呢?
欲使之灭亡,先使其疯狂。说得不好听一点,现在不少人的理财心态,已经有点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