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睡莲”一出,谁与争锋?
贾良
  ◆ 贾良

  昨天,恰逢印象派创始人克劳德·莫奈诞辰174周年,上半年举办的上海莫奈展更是让很多年轻人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位“室外派”画家的作品。尽管让他成名的是《日出·印象》,但人们对《睡莲》系列显然更加偏爱,而代表了莫奈晚年成就的《睡莲》背后更是有说不尽的故事。

  1893年2月,53岁的莫奈买下了一块离住宅不远的地基,目的是想把吉维尼村附近的埃普特河水引进他院子里的一个人工修建的池塘。这样,形成了一座“水上花园”。这过程中,莫奈费尽了周折,最终如愿以偿。后来,他又在池塘中架设一座日本式小桥,池塘的周围种植垂柳和多种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睡莲。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1899年开始的此后27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睡莲”这个主题。莫奈在晚年四十八幅最重要的《睡莲》系列作品,彻底地剥离了印象派对自然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走向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自由的、主观的表现领域。画家在表现池塘时,将自己的意愿凌驾于自然之上,这无疑在艺术史上是很有突破的进展。

  看得出来,莫奈是个彻头彻尾的室外派,他在1904年以后,莫奈展出的睡莲画作,简练了池内的睡莲,有的时候天空看不见,水画得很深沉。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那些曾对他嗤之以鼻的评论家不再吝惜赞美?:“我们认为较早的那些组画不能够和这些非凡的池塘景色相比。它们把春天俘获到画廊里。淡蓝和深蓝的水,金液一般的水,反映着天空和池岸边的变幻莫测的水,在倒影之中淡色的睡莲和浓艳的睡莲盛开着。绘画如此近似音乐和诗歌,谁曾见过?这些绘画中含有内在的美,精炼、深邃;是戏剧和协奏的美,是造型和理想的美。”尽管晚年的莫奈视力越来越差,白内障几乎使他失明,但他仍然坚持作画,在风格上更加简洁、抽象,具体的花卉、睡莲都消融了,只有颤动的笔触和闪烁、跳跃的色彩,我们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水底,哪里是倒影,作品具有东方式的梦幻气息。

  有人认为莫奈晚年的睡莲题材过于单一,过于讲究技巧,不如他19世纪的作品那样有革新性。因此在他去世后他的池塘花园和画室长期空置,很少有人过问。然而在1950年以后,随着抽象表现艺术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画家的睡莲。即便时隔140多年看来,这样锲而不舍的实验精神都是无与伦比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永远的小贝
“睡莲”一出,谁与争锋?
兵心墨润写忠诚
淡彩泊墨遮山远 洗去喧嚣显平实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睡莲”一出,谁与争锋? 2014-11-15 2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