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紫砂壶上的“青铜时代”
沈嘉禄
  沈嘉禄

  杨忠明早年曾向郑逸梅求教写文章,向陆明良求教刻印钮。陈巨来曾嘱杨忠明刻印钮,一刻就是十几方,这说明巨公对他是非常认可的。后来杨忠明还向年龄相近的陆康、陆大同伯仲学书法绘画,还经常去陆澹安、钱君匋、陈左高、朱大可、叶露渊、魏绍昌、苏局仙等老前辈府上请教艺事,听他们畅谈旧上海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儒雅与睿智。日积月累,杨忠明也装了一肚皮轶闻趣事。近年来经常在报刊上撰写饶有情趣的文饭小品,大上海的前尘往事与风云际会,前辈文人的风范与市民阶层的智慧,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不少朋友干脆称杨忠明为“旧闻作家”。

  在刻印钮之余,杨忠明还刻起了紫砂壶。以紫砂壶为载体表现书画艺术,由陈曼生这一代文人开先河,由此文人介入越来越深,紫砂壶的艺术价值也水涨船高。但一般而言,彼时文人匠师一般仅画些花鸟鱼虫小品,题一两行清丽诗词或佛家偈语,成为情志与趣味的寄托。而杨忠明则别出机杼,参照香烟牌子、老照片、广告画、月份牌、旧报刊杂志所记录的内容,以老上海为专题进行创作,将弄堂游戏、风味美食、市井风情、老街剪影以及老茶馆、老饭店等世象百态一一重现,获得一片喝彩。

  最近,杨忠明为拓展表现题材,精心选取了一组夏商周青铜重器上的图案,移至紫砂壶上进行二度创作(见下图)。紫砂壶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洪泉的女儿范莉设计,选取当地优质紫砂原矿泥料,在范洪泉大师亲自监制之下,再由工艺师进行限量版纯手工制作。

  品泉斋主人范莉在紫艺世家长大成人,从小耳濡目染,学艺也很早,深得其父衣钵。参与设计制作的紫砂壶于传统中寻求突破创新,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此次为杨忠明特意定制的紫砂壶,壶面平阔,有较大的表现空间,便于落笔和下刀。杨忠明就细心揣摩青铜器的造型特点,截取具有典型性的局部纹饰在壶上画好,每根线条、每处折弯都不马虎,夸张而不失谨严,规整而不失活泼,神秘诡异的宗教情感和超自然魔力淡化了,而具有亲民性的装饰美获得了强调。仔细刻划后入窑烧结,再现了青铜器的狞厉之美。

  三代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有几何纹、动物纹等,其中的回纹、雷纹云、涡纹、乳钉纹、蚕纹、蝉纹等,装饰性极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中。进入商代中期和西周中晚期,此时的青铜器动物纹饰出现了较大变化,产生了一种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比如有饕餮纹、龙纹、凤纹等,这些纹饰后来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杨忠明将这些纹饰移至紫砂壶上,不仅在陶器上艺术地再现了“青铜时代”的气概,更希望青铜器那种在数千年前就达到很高等级的美学成果,通过日常饮茶行为,融入我们的生活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化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健康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8版:专版
万物之灵也有不大灵的辰光
再说“梅兰芳还是伶界大王”!
紫砂壶上的“青铜时代”
“长跑狂人”
“晒”成一种病
今宵灯谜
“救护车”也有假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紫砂壶上的“青铜时代” 2014-11-17 2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