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而它最初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交响曲》,第三交响曲题献的改变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把题献从个人的崇拜改为天下的英雄是因为拿破仑称了帝,虽然“第三交响曲”的主角从一个英雄变成一个叛徒(贝多芬是这么认为的)。好在贝多芬当初创作此曲的初衷未变。“第三交响曲”满满地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崇尚英雄的革命精神。充满一种博爱的气息。因此,即便是乐曲的标题变了,但乐曲崇尚英雄,礼赞法国革命的灵魂还在。
第一乐章充满了英雄的气概。音乐起首处那二个刚强、果断坚韧的和弦不就是英雄的性格速写吗?
第二乐章中贝多芬破天荒地将一个葬礼进行曲作为通常的慢板乐章来为英雄送葬。贝多芬从不畏惧面对惨淡的现实,他知道: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时候不得不为那些时代的英雄送葬。
时代呼唤着英雄,英雄领导着革命。
我们的时代总是被由英雄领导的革命推动着,向前发展着。贝多芬对此深信不疑,听,送葬的路上也有嘹亮的号角吹响,充满让人猛进的信心。
这首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多内涵的葬礼进行曲,总是能让我们脱离现实举头仰望星月,缅怀人世间的精灵,那种强大的力量让人震撼而心生敬畏。而这时这刻,我不禁要引用康德的,也许也是人类最灿烂的心得总结:“有二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的确,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星空总是让我们心生敬畏,而英雄就是连接这二片星空的彩虹。
第三乐章贝多芬创造性地用清新活泼的谐谑曲取代了传统的小步舞曲。生机勃勃的音乐充满了凡间的歌唱和舞蹈。
最后的乐章里音乐所呈现的胜利的光辉,让我们终于明白,在那条送葬的路上,护送的不是死亡,而是永生,不是永远的沉默,而只是呼吸的吐纳之间。贝多芬在此真心相对,一往深情。让音乐展示出一种崇高之美。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乐曲起首的那二个果断的和弦响过200年以后,在今天依然强悍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以往和未来的音乐之中,人的伟大从未被如此大大地书写过,这让“英雄交响曲”成为贝多芬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的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