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有收集纸币的爱好,金圆券是我集币中最得意的一种,因为我收集最齐,品相也最好,而且有许多好号码,收集它,可说最容易,因为它贬值快,但也很难集齐品种,为什么?请往下看: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发行了一套金圆券纸币,它是1948年8月19日发行的,到解放只有十个月,结束了它的使命,即使没有解放,它也完蛋了,因为蒋介石已准备发行一种“银圆券”来替代“金元券”。金圆券原计划发行20亿,结果它发行了总值达130万亿,是原来的6.5万余倍,物价比币改初期上涨170万倍,开始一元金圆券含纯金0.22217克作价,到1949年7月4日,国民党在广州宣布,发行银圆券,一元银圆券含纯银23.49克,金圆券5亿元折合银元一块和兑换一元银圆券。蒋介石政府应付飞涨物价,拼命印金圆券纸币,从我收集的金圆券中,就可充分说明问题。
1. 我有五角、一元、一万等好几种金圆券,在市面上没有发行过。如五角一张纸币,棕灰色,原来国民政府请美国德纳罗印钞厂印刷的,等到运回中国,已不值钱了,所以就没发行。但有人通过内部搞到,我父亲也弄到一张给我。
2. 我还有一张五百万元金圆券,是中华书局印刷厂印制的,当时新闻报已登出信息,好像是1949年5月下旬要发行,结果5月27日上海解放了。实际在还未解放的地方也只流通了20天,被银圆券替代,所以市面上不多。但银圆券寿命更不长,全国解放了,蒋介石只好到台湾发行新的银圆券了。
3. 还有如十万元一张金圆券,图案、颜色完全一样,仅在钞票正面底下有一行小字,印有“中央印制厂和特约一厂、二厂”等,直至十厂,我都有,说明当时国民政府,不顾人民死活,让许多印刷厂同时来印刷钞票,应付物价飞涨,造成恶性循环,币纸贬值。有人说你拿一麻袋金圆券,不一定换到一斤米的可悲景象。
如果今天从这些金圆券来办展览,很有教育意义,可惜很多被我在“文革”中烧毁了。因为我弟单位派性斗争,一派到我家来,还好,只抄我弟弟住的亭子间,我怕第二次再来,扩大范围,到我住房来抄。因为这些金圆券是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印制的,又都有蒋介石头像。我单位曾将抄家物资举办展览,其中也有金圆券,说牛鬼蛇神准备变天,等蒋介石反攻大陆再使用。想想当时真可笑,可能吗?但在当时,这些歪理也整得你够呛!历史就是历史,无法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