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法院从1998年起,就探索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测试报告机制,对行为严重偏差、犯罪手段恶劣、作案频率高、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心理测试。法官根据测验报告内容衡量未成年人的性格、心理特点,寻找切实可行的疏导方法,帮助被告人克服心理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庭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审判效果与社会效果。经过多年探索推进,少年庭心理测试报告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干预工作机制。
2013年,少年庭根据心理咨询行业的规则及对未成年人心理干预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置相关辅助设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仅对涉案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干预,也对涉诉未成年人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该项制度广泛运用于涉少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工作,成为全市少年审判条线广泛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并被写进新的《刑事诉讼法》,形成了具有闸北特色的工作机制。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法官大多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他们运用所掌握心理学知识,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在舒缓的状态下绘出心中的“房、树、人”,通过对所绘图画的专业分析了解其心理状况,找出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症结,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感化、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