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主任肖卫锋:“自从县人武部主动牵头组织驻岛陆海空三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加入保护候鸟的行列中以来,我们打击非法捕猎的力度更大了,效果更好了。这里成了鸟类平安生活的乐园。”
● 崇明县人武部政委金辉大校:“积极参与依法保护生态岛建设,既可以为生态岛建设提供应有的国防后备力量支撑,又能够提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学法用法能力,这样的‘双赢’举措很受欢迎。”
深秋初冬,踏足崇明。呼吸清新的空气,瞭望碧蓝的天空,嬉戏清澈的河水,聆听叽咋的鸟语……令人沉醉在“天人合一”的大自然中。而在这生态岛的建设上,驻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功不可没。
爱鸟护鸟
崇明东滩和西沙,因特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9月至翌年4月,有300余种包括国际性的迁徙鸟类来此栖息和越冬。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有47种,被列入属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有20种。这些珍禽候鸟既吸引了广大游客,也招来了一些不法之徒的捕杀。为保护好鸟类的生存环境,县人武部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协调下,与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军地携手依法保护鸟类资源》的共建协议。
为提高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学法、用法的能力,县人武部先后分6批次组织驻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相关干部骨干,开展《怎样参与依法保护生态岛建设》集训,专门邀请地方有关法律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重点帮助解读《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法用法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编印依法保护生态岛的知识问答和宣传小册子。
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县人武部重点在海防营、武警、驻地某部队,以及鸟类保护区所在地乡镇武装部,建立护鸟特别小分队,通过采取放观察哨、定点蹲守、重点区域巡逻,每年集中开展春季“季风”行动、夏季“烈焰”行动、秋冬季“百日护鸟”宣传整治等,积极配合县农委和鸟类保护区,开展打击非法狩猎的联合执法行动。
去年3月的一天,武警崇明县中队护鸟特别小分队的队员们潜伏在树林中。“有情况!”队长赵学潮用望远镜发现,3个偷猎者正在布网和涂撒农药。正值起风涨潮,小分队在浸过腰间的海水里蹚行1个多小时,逼近目标,将3个偷猎者逮住。
这支小分队每年的护鸟行程相当于环岛绕行500余圈。今年他们联手陈家镇、堡镇、港西镇、横沙乡等各守点上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共清除迷网、地笼等各类非法狩猎网具1536个,解救珍禽鸟类230余只。
在赵学潮眼里,“鸟类很通人性,对穿军装的战士特别有感情”。一次台风刚过,小分队战士在防风林中发现两只受伤的小天鹅,抱回营区后,为它们上药、包扎、搭窝,还顿顿把煮有鱼虾的小米粥一口一口地喂给小天鹅吃。小天鹅伤好后,战士们松开绳索,送它们重回蓝天,可两只“痴情”的小天鹅盘旋两圈后,又落到战士身边。如此反复3次,它们还是不舍得离去。如今,武警县中队已被评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先进单位”。
治污环保
“部队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上,首先应走在全岛的前列”“驻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要争当生态文明传播者、绿色家园拓荒者、生命之河呵护者、低碳环保营造者”,这些既是写入《驻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参建生态岛实施意见》中的决心和要求,也是子弟兵带头践行的承诺。
占地6200亩的上海警备区崇明富民副食品基地曾是全军的养猪大户,近年来,基地为了率先解决岛上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运用科技手段,创新自然发酵生态养猪模式和标准化猪场改造,目前,该基地成为全军第一家拥有电脑监控系统的万头养猪场,每年生产的优质商品猪,占崇明市场1/20,还向岛上农户提供良种猪800余头、苗猪1000头、农作物良种1.5万余斤。
崇明驻军多,因受军事设施保护限制,有些营区内的污源点,地方上不便查看。县人武部主动与县环保局等单位联手,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生活污水排放系统改造,使污水经过11种过滤后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现在岛上有3/4的营院被评为“文明生态营区”。
播绿护林
“生态岛就是要绿起来,让绿色理念、绿色种植、绿色产品绿满全岛。”崇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侯永文大校一边和大家讲绿化的意义,一边挥起铁锹,连种两棵高过人头的小樟树。这是县人武部干部职工今年3月在海堤旁开辟生态林的一幕。去年以来,基层民兵通过在农田村宅四周的“见缝插绿”和鼓励民兵家庭种植经济果林活动,扩绿1400余亩,“军民同心林”“民兵示范林”“官兵爱岛生态林”已扩大到18个。今年义务植树2万余株,成活率达97.9%。
为使树木像哨兵那样茁壮、挺拔,县人武部主动当起义务植保站。他们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针对崇明实际情况,在每年第二季度虫类高发季节,发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环岛防护林、景观生态林、公路通道林、湖泊水源涵养林和森林公园等地,协助地方林业植保人员突击对大叶黄杨毛斑蛾、日本壶蚧、刺蛾等树虫害作喷雾防治,还采用灭虫灯、性诱剂、防虫网等生态手段灭虫,确保绿岛树木有害生物的防控始终可控。对此,县农委的领导跷起拇指称赞:“关键时刻,部队和民兵这支生力军就是管用。”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李章华 实习生 李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