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晨 国旗首次为30万冤魂半垂
程绩
■ 市民自发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献花寄托哀思 图 CFP
  今晨,南京最低温度接近冰点,每年的12月13日都是这座城市最冰冷的冬日。

  早晨7时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上,三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仪仗兵,手捧国旗,进行升旗和下半旗仪式,第一次以降半旗的最高规格来向死难同胞致哀。

  铺满鹅卵石的集会广场上,刻有中英日韩西班牙等12种文字的“遇难者30万”灾难墙上,悬挂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3个白色大字。

  7时40分,参与公祭仪式的群众陆续进场。85岁的夏淑琴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早早来到现场,她是亲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哭墙前,她找到7个家人的名字,忍不住再次抚摸起来。

  同样是85岁的仇秀英老人,她的母亲被日军杀害时年仅40岁。仇秀英说,每年的12月13日她都会到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亲人,平时只要有机会,她都会把那段历史讲给后辈们,“铭记历史并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让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警醒世人不要再制造类似的人间悲剧。”

  10时整仪式开始,在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南京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同时就地默哀1分钟。

  不仅是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挹江门丛葬地、北极阁丛葬地、中山码头丛葬地,南京的16处丛葬地今天也同步进行悼念活动,雨花石记载着锥心的疼痛,秦淮河流不尽绵长的思念,自强不息才能使苦难的历史不再重演。牢记历史,砥砺前行。

  记者 程绩(本报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今晨 国旗首次为30万冤魂半垂
让子孙牢记这段历史
从家殇城殇到国殇
公祭使用全球最大防空警报器
新民晚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A02今晨 国旗首次为30万冤魂半垂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