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本版列表新闻
~~~——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子孙牢记这段历史
——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
程绩
  今天上午的公祭仪式上,陪同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的,是85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13岁的死难者遗属阮泽宇。

  记者在南京采访了多名大屠杀的亲历者,他们大多年逾八旬,当时的孩子已成耄耋老人,采访中,这些亲历者有着一个共同的心声,“要让子子孙孙都牢记大屠杀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向记者透露,目前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只有不足200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这些人中,夏淑琴是最知名之一。夏淑琴,1925年5月出生在南京。日军进攻南京前,夏家共有9口人,一家人租住在城南新路口5号一栋房子里。2个月之后,家里只剩下她和妹妹,现在夏淑琴7位亲人的名字都被刻在了纪念馆“哭墙”之上。每年清明和12月13日,夏淑琴都会在家人的陪伴下到此处祭奠。

  1994年8月,夏淑琴成为战后第一个踏上日本国土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2002年,夏淑琴以幸存者的身份再赴日本进行证言集会;2006年,夏淑琴则是以被告人的身份赴日应诉,污蔑其为假证人的日本右翼分子缺席并撤诉,夏淑琴当庭反诉,控告对方名誉侵权并最终获得了胜诉。

  “大屠杀的事情,我们这代人知道,下一代人都不大记得了,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段历史,现在设立一个公祭日,就能让它一直流传下去。”夏淑琴说。

  记者 程绩(本报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今晨 国旗首次为30万冤魂半垂
让子孙牢记这段历史
从家殇城殇到国殇
公祭使用全球最大防空警报器
新民晚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A02让子孙牢记这段历史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