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控制糖尿病
管好慢性病,活到100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缠身的老年人甚至年轻人,正在逐年上升,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有增无减。即使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体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仍有占45%比重的慢性病病因,源自人们的生活方式。
据调查,在上海患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超重和肥胖增长趋势明显;吸烟率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水平高;男性过度饮酒和单次大量饮酒的比例相当大;经常锻炼的比例仅为17%,从不锻炼者比例高达75%;乳类及乳制品摄入不足,蔬菜摄入不足、水果摄入不足等问题颇为突出,超过一半的人群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量。
其中,对于糖尿病的有效管理,可求助于社区早期筛查。吴凡指出,参与到社区健康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或高危人群,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日常疗效较为显著。2008年至2013年,上海共登记42万糖尿病高危人群,对其中33万人进行了筛查。共发现3.3万糖尿病患者和5.9万糖尿病前期患者,并将新发现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纳入到社区糖尿病管理系统,进行随访管理。
今年起,社区糖尿病系统管理已覆盖全市33个试点社区,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一次、前期患者每6个月一次,由专业人士上门“会诊”病情。日常管理则提供血糖、血压、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危险因素监测,定期做生活方式干预,开具日常生活健康药方。
骨质疏松早预防
上点年纪容易骨质疏松,特别是进入绝经期的妇女很容易缺钙,世界范围内约30%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发生过一次或更多次椎体骨折。苏励指出,骨质疏松没有早期预警症状,一般骨折常是首发征象,还包括身高逐渐下降、脊柱侧弯、驼背、腰背痛、呼吸功能障碍和骨密度下降等。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累及脊柱、前臂远端和髋关节。其中,髋关节骨折危害最为严重,约90%的髋关节骨折归咎于骨质疏松。
苏励建议,想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需要摄取足够钙质,若是年轻人可做适量的负重运动,老年人家居生活则要关注安全,以防摔跤发生骨折。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后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根据主治物理治疗师的建议设计个人运动方式。如患者正处于疼痛期,应先止痛及向有关医务人员查询,方可作运动。在一般情况下,运动量为每星期三次,每次每个运动为二十次。主要有益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掌上压或墙上压等,这些运动是令骨骼负上重量而作的,可强化骨骼组织,对患者有很大益处。
高血压终身服药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3。
在我国高血压呈三低三高特征。三低指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三高则是脑卒中高发、社会老年化程度高和高盐饮食。因此,降压治疗的目标是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唐晓锋医生建议,一旦发现高血压,就要到正规医院接受科学治疗。因为,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降到最低点。通常,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终身服药、定期随访。降压药用药原则通常是,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制剂,针对个体化的联合用药。
本次活动由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市健康教育所和上海东方宣教中心协办,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