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杰出贡献奖
奚美娟:用心演好中国女性
朱光
■ 奚美娟近影
  奚美娟面目端正、气质优雅。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于上海话剧舞台时,正是中国话剧在新时期的第一个辉煌期。

  当时,她几乎囊括了中外名剧里的女主角,无论是《于无声处》《萨拉姆的女巫》,还是《寻找男子汉》《留守女士》,她都演出了正气、洋气和大气。上世纪90年代,她投身影坛的第一部作品《假女真情》直接捧回了第11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第二部《蒋筑英》获得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

  随后在一连串影视剧里,她又接连塑造了法官、医生、知识分子等一连串正义凛然的职业女性形象。私下问她,你觉得总是扮演这些正面形象是不是被定型了?岂料,她回答,“我其实只想用心演好中国女性,包括知识分子、医生等城市职业女性的形象,更包括扎根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妇女,我还想赋予她们更多的文化状态……”

  去田间 下生活

  奚美娟本人,也是从田间走向舞台的。1973年,当她还在田里劳动时,被召唤去参加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初试。当时,这完全是组织安排。上戏应该在广大工农兵中招收学员;奚美娟所在的大队就推荐了她前去。当时,她连自己要去考的学校是“上海戏剧学院”还是“上海戏曲学校”都没有搞清。上海话里,“戏剧”和“戏曲”听起来差异不大。老师让她表演一个“小品”——她还是第一次听说“小品”这个词儿。当老师解释“小品”就是“生活中的一种状态”时,她就演了自己种田的状态……因为源于生活,所以演得真诚可信。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要去读的是“戏剧学院”,而不是去“戏曲学校”唱京戏。

  上戏四年间,她印象最深的“表演法”是“下生活”以及“观察生活”。她现在想来,发现“当时,老师强调要观察生活、观察别人。现在的演员都是倒过来的,希望自己被人观察、被人关注”。

  时至今日,衣着朴素的奚美娟走在人群中,也未见得能被人一眼认出来。有人说她“低调”。她觉得,“低调”这个词儿,现在都被说俗了。很多东西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刻意去做是做不到的。

  到农村 见真人

  最能体现她塑造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的作品,是电影《一棵树》。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陕北农村妇女牛玉琴,于丈夫过世后继续他的事业——在沙漠里种树。她一人管着一片林,还要侍奉老人、带着孩子。奚美娟的习惯是,如果作品有原型,那她一定就会去与原型见面、聊天,以帮助自己塑造人物。

  她俩就这样在牛玉琴家附近的镇上相遇。奚美娟坐在一张床上,对面是坐在另一张床上的牛玉琴。生活和沙砾把牛玉琴磨砺得远比实际年龄沧桑。不过四十出头的妇女,看起来怕是五十出头。她不仅干农活,还抽烟,一边向奚美娟表示,是组织安排她来与剧组聊聊,一边还要找镇上的某某部门谈谈,让他们给她村里拉根电线之类……奚美娟一下子感受到她必须抽烟——那么有压力的生活,无法释放、无处安放,抽烟成为唯一的排遣……

  她在《一棵树》里,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村妇女,不仅洗衣做饭,还从沙丘上一路滚下来。她说:“我要赋予最普通农村妇女身上所存在的文化状态。”最终,她凭借该片获得第12届塔什干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在话剧舞台上的15年,是她感觉“非常幸福”的阶段,天天感觉是为艺术而生。当时上海人艺院长黄佐临直接在报上撰文,向社会推荐奚美娟这位女演员。此事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1990年起,奚美娟涉足影视,依然获得实力派、演技派的高度赞誉。她家里有一台金星牌彩电,就是当年她得到金鸡奖最佳女演员的奖品。得奖当晚,也颇有戏剧性。虽然当时她在戏剧界名气响当当,但是在电影界,并不为人熟知。所以,颁奖期间她出现时,根本没有记者采访她,甚至没人当她是一位演员。可是,当宣布她成为最佳女主角之后,她的房间被记者挤爆了。人人都争相与她结识……

  随后,她在电视剧荧屏上也赢得了观众的高度信任。《红色康乃馨》等作品,让她妇孺皆知。

  谈表演 要理想

  在影视界依然别具一格得独占鳌头之后,她开始关注社会文化,关心演员身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成长。日前,作为中国影协副主席,她参加了上海电影工作会议,围绕今年演艺圈热点话题——明星涉毒等表达了观点。她希望演员可以做到自我把控,以艺术为职业唯一追求,要关心当下观众所思所想、生存状态。她对当下一批远离生活、虚幻缥缈的作品也提出了批评。“表演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职业,一天不思考,一天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要多看书,增加文化含量。最高境界,就是让别人看到,在你塑造的角色里,有一种文化涵养所赋予的魅力。”

  她的好友,“个体户演员”姚安濂早先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影帝。为此,上海影协特地为他开了个座谈会。奚美娟在其电视剧代表作《红色康乃馨》中就与姚安濂结下了缘分,所以也热情参会。她在会上表示,“与独立演员姚安濂,是同一条战线的。”她盛赞姚安濂获奖作品《打工皇帝》“直面生活”,“看得出整个剧组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她对这位演员朋友的职业生涯很关注,认为他在2006年有了跨越式进步,虽然他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始终抱有职业精神。“虽然人人都可以入门,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好演员。表演首先是一门学科,其次需要职业精神。像姚安濂这样,给自己设定表演目标的演员,当下还不多见,已经进入较高的境界。”  

  奚美娟认为,表演是一项有理想的职业,还要高度关注社会,“如果不知道社会在发生什么,怎么去塑造这个社会当中的人物?”同时,表演还能抚慰心灵:“生活中有喜怒哀乐,人人都能体会到。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人是平等的。而演员,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充分、多次体会这种喜怒哀乐。因此,反过来,演员这个身份可以帮助我平复心情、平静心灵。”“如果我不高兴了,肯定是我自己的位置没摆正……这大概就是我比较平和的道理吧。”  

  本报记者 朱光  

  成就简介

  国家一级演员。197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76年至1994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95年起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现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副主席、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副主席。

  从艺三十年来,奚美娟在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剧中扮演了众多精彩的角色。代表作有电影《法官妈妈》、《月圆今宵》、《一棵树》、《假女真情》等,电视剧《儿女情长》、《红色康乃馨》、《离婚前后》等风格迥异的影视剧作品。

  1988年,奚美娟出演中国首部写意话剧《中国梦》,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参演首部电影《假女真情》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在反腐题材电视剧《红色康乃馨》中饰演反派人物蓝思红,夺得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2004年,应邀担任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电影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生态上海·冬之恋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教育
   第A34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5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A3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A3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A38版:专版
   第A39版:新民俱乐部
   第A40版:演出
   第A41版:新民健康
   第A4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4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0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6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7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8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19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0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1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2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3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4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5版: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汽车周刊
   第B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3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奚美娟:用心演好中国女性
新民晚报上海文学艺术奖特刊B22奚美娟:用心演好中国女性 2014-12-17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