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临潼,我来过多次,游览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今年金秋,我有幸再次来临潼,就想到骊山烽火台看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江山的遗址。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的城南,属于秦岭山脉的分支,形同骏马,故名骊山。骊山因景色翠秀,松柏常青,美如锦绣,又称“绣岭”。骊山,是一座厚重历史的山,中华五千年文化在骊山留下烙印。从周秦到汉唐,几代帝王的风流韵事在这里流传。骊山,是见证国共合作之山,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促进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骊山烽火台在山顶的九龙峰上,海拔1256米。我从华清池而入,穿过昭阳门,拾级而上。在“日月亭”小憩。站在亭台的中央,抬头仰望,内檐间的彩绘,描绘骊山的各主要景点,其中就有“烽火戏诸侯”的图案,让人感悟到骊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距骊山峰顶的一段路,是最陡峭的。相传,这里就是西周烽燧遗址。现在的烽火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犹如古城门的箭楼。我登楼眺望,骊山的景色尽收眼底。关中八景“骊山晚照”就是其中一景。
烽火台是古代边防作为瞭望及“烽燧报警”用的高土台。隔一段距离建一座,发现敌情即燃起烽烟,邻台见后,亦举火示警。故也叫烽燧。因烧烟常用狼粪,又名狼烟台。自西周灭亡之后,这座烽火台成了废弃的荒台。我在烽火台上,徘徊许久,当年的故事,仿佛在眼前浮现……
“烽火不为褒姒笑,犬戎岂可覆前朝。”在民间,人们流传的是褒姒一笑失江山,视褒姒为红颜祸水,留下千古骂名。通常看来,西周的灭亡,与这个女人和这座烽火台有直接的关系。但细细想来,这仅仅是个表象,其内因是朝政腐败。把西周灭亡归罪于褒姒有失公正。客观地讲,褒姒不爱笑,是性格问题,也许是天性。封褒姒为后,改立太子,上烽火台玩,都是周幽王为讨好褒姒而已。周幽王,作为国君,首先应考虑的是国家的安全。对大臣的意见要作甄别,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要采纳,反之应予废之、弃之。再是要明辨忠奸正邪,不能重用奸臣,更不能为博得宠妃一笑,采纳朝中大臣虢石父的荒诞意见。史书记载,此人善使好利。上有所好,下必投焉。他不是不懂烽火台是用于传递紧急军情的。为了讨好皇上,投机献媚,拿国家安全当儿戏,把用于军机大事的烽火来戏弄诸侯,失去了军心。昏庸的国君配上昏庸的奸臣,才上演了一幕荒诞剧。导致西周的灭亡主要责任在国王和侫臣,怎能叫一个女子承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