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引导居民做创意活动,要巧用各种资源为社区服务,善于借力和搭桥。虹口区凉城街道利用周边高校的力量,加强低碳社区的建设,走出一条新路。
凉城街道是同济大学创意与设计学院的实训基地,双方是长期合作伙伴。学生定期会到社区来调研,完成创意方面的课题方案。今年,学生走访了凉城社区的养老院、菜场和学校,为改进社区环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为养老院
注入“微创意”
学生走访凉城社区的一家养老院发现,老人们在基本的护理服务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一些硬件设施的细节设置上,还可以给与老人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比如,一些房间的墙壁上要增加扶手,洗衣房间需挂上标牌,老年人要配备随身的个人紧急呼叫装置,一些老人特需活动装置还需增加,比如没有阅读灯或漂亮的放松椅子;没有私人电话间或私人空间供家庭会面等;养老院也需要更多的植物或软性配件;养老院的入口要增加形象的符号和引导,温馨的标示对一些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这些情况,学生们提出开设种植角,让老人接触自然,参加种植活动,让老人认为自己还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更加享受生活的乐趣。在二楼和三楼放置一些小植物,在四楼设置一个垂直农业区域,可以让老人在顶层种植一些蔬菜类的植物。
所有护理人员换上粉色的衣服,安装粉色的帘子,保护老人的隐私。增添一些可以放置健身器材的储物柜。把原本晾衣服的一个区域改成公共交流活动区。
这些建议大半被街道吸收,目前正计划对养老院逐步进行柔性改造。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加入创意的思维,稍稍改动,就能变成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设计。
“可乐墙”
带来“护绿队”
高校力量的引入为低碳社区的建设带来了浪漫的色彩和创意。上海园林设计院和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利用废弃的可乐瓶,将拆违之后的破旧墙面变身为美丽的可乐花园,令人赞叹。可乐瓶里装上花花草草,又有创意又美丽,原本脏乱差的地方成了居民驻足欣赏的亮丽风景。
学生的创意,改善了居住环境,居民倍感珍惜,为了防止有人偷花、破坏墙体,小区居民还自发成立了“护绿队”,维护可乐墙。
“低碳屋”
变成“乐享屋”
凉城街道在皇明公司的赞助下,在凉城路水电路路口设立了一个向公众开放的低碳小屋,这一木质小屋用来向社区居民宣传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举办绿色创意活动。
但同济大学创意与设计学院的学生调研发现,虽然这个小屋有许多节能产品,但在展示方式、活动标示和公共活动空间安排上,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经过创意改造,木屋变成了居民乐于参与的“乐享屋”,比如把蓄电箱从地上改为挂在墙上,显示屏用来展示各项数据,播放节能宣传片,浴缸改造成孩子们玩耍的海洋球池,散乱的椅子变成组合桌椅,把废旧油桶改成沙发椅。同时,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人们参加,比如手工坊、新能源书籍分享会等。通过这些改造,极大调动了居民到小屋来参与活动、分享节能理念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