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远规划
这些年,各类公益艺术讲座遍地开花,其中既有剧场方推出的,也有剧团方推出的,大都与自己的演出项目或多或少有些关系。而大剧院一年推出的百余场“艺术课堂”中却有60%与自己的演出并无关系,纯粹是艺术普及教育类的内容。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张笑丁表示,现在观众的文化消费并不局限于演出,很多人更希望在看演出之前先通过“艺术课堂”等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一些有目的的艺术消费。虽然这一部分“艺术课堂”未必能给大剧院带来直接的票房回报,但却有利于上海市民文化修养的提高。“这个也是我们大剧院的一个长远的想法。不是为了演出而做艺术推广,而是为了培养观众,这也是我们的‘艺术课堂’可以长久走下去的一个原因。”张笑丁说。而武鹏认为,这样的系列讲座弥补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缺位,因而会受到如此追捧。
张笑丁介绍说,这几个系列的讲座都是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策划,从选题到形式,到讲座的名称,都和讲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这几天正在售票的5个系列中包括由上外教授史志康主讲的双语系列讲座《“人生地图”莎士比亚戏剧》,将对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利欧佩特拉》《温莎的风流妇人》《辛伯林》《恶有恶报》等作品进行分析。
以个性取胜
沪上免费的艺术普及讲谈不少,为何大剧院这个售票的艺术讲座项目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呢?张笑丁认为这与他们选题及讲师都比较有个性有关,张笑丁表示,“艺术课堂”从讲座的内容到名称都是非传统的、和年轻人的欣赏趣味结合起来的,“要引人入胜,有一点新意,让人能一直跟下去,这才是关键。”据介绍,连续出现在今年和明年的“艺术课堂”讲师名单上的韩斌、田艺苗等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粉丝群,甚至有粉丝会一路追随,讲师在哪儿讲,他们就跟到哪儿。
现在,上海大剧院的艺术教育部门正在不断地寻找合适的人选,扩充自己的讲师团。据介绍,今年的“艺术课堂”还计划邀请北京的舞蹈学博士慕羽来讲解现代舞,另外业余爱好昆曲、办过个人专场的赵津羽也被列入了讲师名单。张笑丁表示,有不少讲师是先有过一两次的合作,因为受到听众欢迎,再继续合作开出系列讲座。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