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量”意图坚决
去年11月1日开始,本市二手车额度将纳入拍卖平台统一管理。新政实施后,市场就普遍开始关心今年的沪牌拍卖政策,焦点是额度投放总量和警示价。
去年12月24日举行的市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解答了这两个焦点问题。首先,今年沪牌仍将延续“控量”方针。全年沪牌额度投放总量预计在10万张左右。同时,今年第一季度,将继续执行警示价。
记者发现,虽然考虑二手车牌及春节等因素,本月投放个人非营业性客车额度7990辆,而同样有春节因素,没有二手车牌的“参与”,去年1月份额度投放量为8100辆。可见,主管部门“控量”的意图非常坚决。
二手沪牌“放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去年11月1日一、二手车牌拍卖并轨新政实施后,沪牌炒作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市场出现观望情绪,部分活跃于二手沪牌市场的“黄牛”开始“转战”代拍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1月和12月两次沪牌拍卖的结果来看,中标率变化不大。但是,本月投放额度中包括本市个人用车有效额度190辆,这比上个月投放额度中包括的二手沪牌47辆多出不少。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观望情绪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根据去年11月1日起实施的沪牌新政,个人和单位经拍卖取得非营业性客车额度并启用已满三年的,可于每月25日前办理在用非营业性客车额度委托拍卖手续,并按委托拍卖的额度性质在次月的个人和单位额度拍卖场次中进行拍卖。换句话说,此次190辆额度是在去年11月26日至12月25日期间办理委托拍卖手续的个人二手沪牌。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