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秋葵这个名称,是老早的事情;吃到秋葵,在八九年前;认识秋葵,不过几天而已。
老早的事,不说了;八九年前,我到余庆路一家餐馆吃饭,桌上有一碟秋葵,好像没有作任何烹饪,碧绿生青,棱角分明,仿佛一只长势规规矩矩的尖头辣椒,模样又像羊角,旁边一位资深美食家叫了起来:“秋葵呶,秋葵!”一打听,餐馆老板娘是个日本海归,大概见多识广,懂得秋葵,把它作为餐桌上的卖点(当时的秋葵,小菜场买不到,需到专供商店进货);至于说“认识秋葵,不过几天而已”,虽然有点夸张,倒也是实情——
一直以来,坊间盛传秋葵可降血糖,我观察了一下,发现饭局上惧糖畏甜者,看到秋葵,眼睛顿时发亮,筷头格外勤奋,尽管这道菜味道缺缺,称得上淡而无味。这自然是中了秋葵可“降糖”的毒了。前几天,在下心血来潮,想要弄清秋葵究竟有多大本事能将血糖压下去,结果大失所望,几乎没有一条可靠的信息明示它的这个效果!也就是说,秋葵“降糖”,几乎是个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
无风不起浪。这个“神话”又从何而来?
有报道说,记者查证到了最早版本,认为可能的来源是这样的——几年前,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张国成教授写了一篇博客:“秋葵对糖尿病的功效”。文章写得比较克制,只说食用秋葵可以使糖尿病的症状减轻;还说,如果吃秋葵会造成腹泻,可以改用“山药”。
我又查到,2013年9月,香港导演严浩现身说法,提出用秋葵水来降糖,可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声称此方来自古代印度。
有则微信就更煞有介事了:题目是——“原来秋葵是糖尿病克星!转发一次就可能帮到一个人”。文章是一位自称糖尿病患者写的,他说自己用了非常有效,血糖已经得到控制;而且,注射多年胰岛素的妹妹,也在秋葵的帮助下停用胰岛素了……
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其中最令人放心的是,炒作秋葵,商业目的不明显。无利不起早。无利,人家干吗要炒作秋葵?
可是,专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胰岛素是现在能找到的降糖效果最强大的物质。秋葵既不是胰岛素,也没有证据说它能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所以说“糖尿病克星”是不可能的。
那么,怎么理解患者自己所说的“降糖”效果?医生说,“我的一些病人,平常也在吃秋葵,并没有因此把血糖降下来。但因为它的热量低,升血糖作用不明显,秋葵可以作为糖尿病饮食疗法中的一款菜品。”
原来如此!
秋葵和降糖关系甚少,并不意味着它对人体没有益处。其实,人们把它的“降糖”的功能过分放大,却不及其余,比如它含有果糖、牛乳聚糖等,这些物质对于帮助消化,治疗胃炎、胃溃疡,保护皮肤、胃黏膜等,都有较好的效果。秋葵还具有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等促进作用。据说,秋葵当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钙的吸收含量是等量牛奶的两倍),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秋葵的特殊之处是高蛋白,低热量,不会引起身体肥胖),所以,青壮年和运动员对此格外青睐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秋葵有“植物伟哥”之称。也许吧,有那么一点作用。倘若秋葵真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那就没“伟哥”什么事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想想,秋葵被“神话”到了什么程度!
必须承认,除去被夸大的“神奇”部分,秋葵肯定是一种人类可以食用的很好的保健蔬菜,或许人们吃不惯,或许价格不菲,或许很难被做成一道美味佳肴,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秋葵,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秋葵的英文称呼是Okra,被人认为是摩尔人和埃及人起的。后来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遂流入印度。20世纪初由印度引进中国,江西、贵州、广西、广东、海南、云南、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湖北、湖南,乃至河北、山东等都有栽培。其中尤以江西的萍乡最为盛产。显然,秋葵更适宜在温暖的南方生长。
奇怪的是,这么好的东西,又这么早被引了进来,为何那么晚才和我们相见?想不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