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是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先生120周年华诞。我家珍藏有一把周先生题赠的折扇,不但展现了他的书艺,更凸显了他的爱国之情,兹发表于斯,以表纪念和敬意。
家父吴子珖,乃民国时期我国著名的西医牛惠森、牛惠林(华山医院初创时任院长)的得意门生,而牛氏又与宋氏家族关系密切,经牛氏昆仲推荐,家父也曾为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诊治,故在医界亦享有一定声誉。父亲喜好摄影,并乐与演艺界人士结交,周信芳先生即是其中一位。
周先生题赠之隶书扇面,布局匀称,用笔横重竖轻,拟金农一脉。全文为:“黄河北岸海西军,翻身向天仰射云。胡马长鸣不知数,衣冠南渡多崩奔。山木惨惨天欲雨,前有毒蛇后猛虎。欲问长安无使来,终日戚戚忍羁旅。文山胡笳四拍,子珖先生雅正,周信芳”。下钤红印两方,未书日期。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号文山;胡笳为古乐器名;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元军大举入侵、朝廷无所作为的忧思和强烈爱国情怀。那么,周先生为何要题写此诗赠友呢?
折扇的另一面解开了答案。此为一幅花鸟画,右上落款“丙子七夕拟六如粉本为子珖仁兄雅正湘帆王芸芳”,铃两方红印。王芸芳(1903-1947)字湘帆,京剧名旦,文底不薄,表演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曾长期与周信芳合作,《投军别窑》一出,最获佳誉,时称珠联壁合。六如,明大画家唐寅之号;粉本,原指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这里模仿用作表现手法。其小楷娟秀,与旦角甚配,“没骨”写意追任伯年之韵,是一幅不错的画作。特别让我注意的是“丙子七夕”,由此推得题扇作画即在1936年农历七月初七。当时日寇侵占我国东三省,虎视中华大地,万众愤慨,全面抗战即将爆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先生题文天祥胡笳四拍赠友以明志,表达了他坚贞的民族意识和炽热的爱国情愫。抗日战争开始后,周先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演出《文天祥》《史可法》等戏,激扬民族气节,激励百姓斗志,鼓舞民众士气,为抵御日寇尽其心力,在中国人民历经艰难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