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世璋送我《秋韵图》
观复
  ◆ 观复

  与冷斋周世璋先生的交往已逾20年了。这是位通晓英语的书画篆刻家,又在大学里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他性格随和,对艺术精益求精,常用著名学者范文澜的话自勉:“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着半字空。”所谓“冷”,我想应是不求名利,不逐时尚,甘于寂寞的意思。这便是他自署“冷斋”的原因吧。

  近日,我走进他的寓所,央他刻一枚我的生肖印。他爽快地回答:“过去我为你画过画,还没有刻过印呢。今天正好弥补。”这一提,让我们回忆起了过去的种种往事。

  年届古稀的世璋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对书画篆刻感兴趣。后来,上海教育系统成立上海市教师书画篆刻研究会,聘请钱君匋为名誉会长,徐昌酩、韩天衡、周志高、任政、徐伯清为顾问;同时推举曹简楼为会长,周世璋则任秘书长,负责研究会日常事务。

  在这段时间里,他随任政、徐伯清学习书法,随曹简楼、黄达聪学山水、花鸟,随钱君匋学篆刻,并在各艺术门类间相互借鉴,相互穿越。他刻苦学习、不断求索,也得到了老艺术家们的鼓励和指导。有一次,他拿了几张习作画去见曹简楼先生。曹老师一张张点评,最后说:“你人很老实,但画画决不能老实。要放开来大胆地画,画得更泼辣些,画就更好了。”世璋记住了这个教诲,改变了自己的画法。

  还有一次,他拿了几方印章到钱君匋的重庆南路寓所求教。钱老评价说:“不错。我看你的印比较工整规矩,以后可以在浙派一路上发展。”说着,又指着一方白文印“月落乌啼霜满天”说:“刻得峭拔古拙,有自己个性。”

  周世璋把自己书法篆刻的优势融入绘画,赋予老题材以新的气息。那一年,我到他画室里闲聊,他正在端详一幅刚完成的荷花图。只见荷叶有正有侧,有翻有垂,有泼有勾;荷梗相互穿插,疏密有致;尤其是停在斜梗上的小鸟,更增添了画面生机和情趣。我正在啧啧称赞,他笑道:“你这么喜欢,就送你吧。”边说边在图上题了“秋韵图”三字(见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广告
周信芳题扇明志
德艺双馨叶潞渊
前尘“影”事
得意壶
周世璋送我《秋韵图》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周世璋送我《秋韵图》 2015-01-10 2 2015年01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