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这三个字也许是造成现下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之一。患者常常抱着很高的期望值去就诊,而在门诊这么短的时间内,医生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详尽解释,如此一来,患者没有达到预想期望,那么就逐渐失去了对医生的信任。
身为肿瘤内科主任,刘天舒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肿瘤患者,由于这个疾病的特殊性,她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好几年,因此,患者对她的依赖和信任不言而喻。“癌症是人类尚未攻克的疾病之一,很多患者刚开始不能接受,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慢慢地认识、了解疾病,也会越来越配合治疗。相对于其他疾病,癌症患者对痊愈的期望值没那么高,或许这也是我能够得到病人信任的原因之一吧。”
刘天舒一直强调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我会把真实的情况分析给患者听,在当时有些话可能不中听,但时间长了,患者和家属都可以体会到我这样说是对的。”由于癌症治疗的长期性的,对许多来自外省市、病情相对比较稳定的患者,刘天舒常常建议他们回当地治疗,她会把在上海治疗的详细过程、后期需要的治疗方案以及复查的项目、时间都逐一写下、交待清楚,以便患者在其他医院能得到延续治疗,一方面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希望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除了医、教之外,科研对刘天舒来说亦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要让患者信任你,愿意配合我们的临床科研,这也需要良好的医患关系。”肿瘤是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与外科、放疗科等各科室都要紧密配合,帮助病人实现治疗目标。
随着医疗检查技术的进步,通过内窥镜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早期阶段的恶性肿瘤甚至癌前病变,但遗憾的是,内窥镜作为一般体检项目不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就连有些医生群体也不能做到按时体检。刘天舒解释道:“对于晚期病人,由于疾病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定期检查,治疗也需要适时调整。如果不检查不调整,可能就会出现治疗偏差。所以在当今,我们是在充分评估获益与风险后再做出治疗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