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的吴阶平,心中总是怀着一个请宋庆龄为中国首都医学中心题词的愿望。但是,由于当时的宋庆龄毕竟已是耄耋之年的人了,而且身体严重欠佳,已基本谢绝了对外题词作序的要求,所以吴阶平一直没有机会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他琢磨着要在宋庆龄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请她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但是,宋庆龄什么时候才能身体健康呢?换句话说,就是宋庆龄什么时候才有精神为他们中国科学院挥毫运笔呢?情急中,吴阶平把自己的想法与为难处,悄悄地告诉了顾承敏医生,想请这位始终密切地掌握着宋庆龄身体健康情况的保健医生帮他这个忙。
面对老师的重托与这个光荣的任务,顾承敏自是全力而为。于是,她打算趁宋庆龄身体健康情况略有所好转的时候,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宋庆龄转达吴阶平校长请她为中国首都医学中心题词的要求。1979年12月中旬的一天,在为宋庆龄例行常规检查时,顾承敏发现宋庆龄清晨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精神也不错。于是,她抓住机会,向宋庆龄转达了吴阶平校长的要求。
宋庆龄对吴阶平、吴蔚然兄弟俩的印象一向很好:一次,宋庆龄举办家宴,特请吴阶平和他的亲弟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的外科学家吴蔚然来到她的北京家中作客。当时用过正餐后,厨师黎传还端上了一只上面涂有一层自家制作的果酱的蛋糕。这道点心吃起来别有风味,吴阶平品尝后即赞不绝口地用英语连连说着“wonderful”,用词非常巧妙。所以,这回宋庆龄听说是吴阶平院长的请求,当即欣然命笔,分别用中英文两种字体,题写了两幅遒劲有力、文采盎然的题词:中国首都医学中心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它将为加速实现我国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现代化,造福人类作出贡献!宋庆龄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手捧着宋庆龄这两幅珍贵的亲笔题词,吴阶平心想事成,十分欣慰。事后,他分别用相机将其一式四份翻拍成照片,并连同一封由衷的感谢信,一并送给了顾承敏医生,以示他对他昔日的学生的感谢。
1981年3月9日早晨,宋庆龄在北京寓所起床拿东西时跌倒,头右部有血肿,右臂部摔疼,右手腕有青肿。经北京医院检查,无骨折。就在这天的下午一时,宋庆龄体温升至38℃。翌日上午,北京医院的陶主任、钱主任、刘主任、王主任前往北京寓所会诊,这时,宋庆龄的体温升到了38.8℃。从这天起,顾承敏等保健医生、护士开始留宿在寓所,密切观察宋庆龄的病情发展。
顾承敏医生在对宋庆龄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的分类中,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较大。她急请北京医院检验科的叶应妩老主任亲自看涂片(白细胞分类的血涂片)。叶主任仔细看过涂片后,即提出要注意观察这一异常。1981年3月,顾承敏医生又特请血液病专家张安等协和医院的教授一起会诊,后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就从那时起,宋庆龄出现了时有发烧、全身不适的病症,再也爬不起来了。专家主任们针对病情开出了治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据顾承敏医生回忆:此药对皮肤病有效,服药后,皮肤病基本好转,脱屑与红疹全部消退。但白血病一系列并发症却接踵而来,出现了发烧、出血、体力不支等症状。此时,由于再也无力下床,从不进卧室的杜述周秘书也不得不打破规矩,进入卧室来到宋庆龄的床边请示汇报。
据《宋庆龄年谱》记载:1981年3月19日下午,卫生部部长钱信忠、首都医院张安教授、天津血液科专家杨教授、北京医院医生、保健局邓局长等前往宋庆龄北京寓所会诊,会诊结果同前。会诊后,决定在宋庆龄北京寓所组成医务组,增加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等。
从1981年3月20日起,北京医院向中共中央报告宋庆龄病情会诊情况。就从那天起,邓颖超、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先后前往北京寓所探望宋庆龄。叶剑英委托秘书从广州打去电话问候,并托人向宋庆龄送去了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