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网球俱乐部的选手们正在世界各地练得热火朝天。“上海网球的未来,是由这些打网球的年轻人决定的。”上海浦东网球俱乐部总经理苏忠明有信心,上海网球将走向职业化的新未来。
超越网球
综合素质会在选手日后的比赛中得到体现。苏忠明强调,“要重视运动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七八岁时,就被父母送进了网球学校训练,但有的网球学校只重视专业技能的教授,却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想要更好地理解网球,只有先超越网球本身。无论今后是否走上职业的网球道路,多读书、读好书都是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所提出的要求。此外,好的启蒙老师也是青少年网球培养的关键。科学的训练系统,耐心亲和的态度,专业的技术指导,都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细节入手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但是运动员基本的行为规范还是要遵守。”苏忠明表示一些选手在赛场上表现出的行为,既不职业,也不专业。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包括饮食、训练、生活作息等。
上海浦东网球俱乐部注重与国际接轨,将优秀的青少年人才送到国外训练。许多网球赛事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国家。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都是青少年网球选手的必备素质。“我们编写了一本《网球英语》的小册子,让我们的学员能够和老外进行基本的口语交流。”
为了提高网球比赛的对抗性,上海浦东网球俱乐部聘请了外籍教练参与指导,技术提升、体能训练、心理辅导同步进行,在网球训练上,正在由专业化向职业化转型。“只有合适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精打细算
浦东俱乐部由上海市体育局和浦东新区共组,虽然是体制内的,但国家的钱不能乱花,走职业化道路,更要精打细算。
去年全运会获得两金两银一铜,俱乐部请的五个外教成为焦点。没人想到,这都是些经济适用教练。比如伯蒂奇的体能教练,全运会一个月的聘期,不过也只有2000欧元,俱乐部职业教练员的选聘更具市场化国际化竞争力。眼下,俱乐部每年要送超过二十名队员去国外比赛。这些小队员们都签下“卖身契”:所有在外费用,凭“本事”报销:打比赛拿前八名报一半,前四名全部报销。每次出国,俱乐部还要求家长负担1/3的费用。“我们不是不能全部承担,但是尝试职业化,就要有职业化的激励机制,小队员们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更推动他们的成长。” 本报记者 华心怡
实习生 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