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前往上海万国公墓
顾承敏医生对此痛苦而又悲伤地回忆道:“敬爱的首长生命之钟,永久停在1981年5月29日20点18分!您走了,我不能再给您做点什么了。我抚摸着首长的头发,悲痛落泪:我再给您整整衣服吧!杜秘书、我、吴庆年第一时间在床旁向首长告别。首长的遗体被移至楼下客厅的临时灵堂。我三人再次注目站在首长身边,准备再送您。当晚,邓小平同志来寓所告别。之后,我和吴庆年及杜秘书(杜述周·作者注)、张秘书(张珏·作者注)等护送首长遗体到北京医院的太平间。我心中默默想:您不愿住院,可今天您离开了熟悉的家,到了这冰冷的地方,您受不了啊!我们都带着悲伤无奈的心情,离开了首长。我40岁时来到您的身边,我唯一的工作就是您的健康问题。我熟悉了你的情况:您待人接物慈祥和善,言谈举止端庄典雅,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不能再为您做什么事了呀……”
宋庆龄逝世的当天,顾承敏医生与吴庆年护士长就接到了宋庆龄治丧委员会交给她们的通知:“定于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日,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举行吊唁,瞻仰遗容。请于五月三十一日上午九时至十时半前往参加。”在5月31日瞻仰遗容的当天,顾承敏等又接到了宋庆龄治丧委员会递交的另一份通知:“定于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在人民大会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举行追悼会,请参加。”
1981年6月4日,顾承敏医生与吴庆年护士又作为宋庆龄治丧委员会的特邀代表,护送宋庆龄的骨灰前往上海万国公墓安葬。
安葬仪式结束后,顾承敏她们又依恋不舍地在上海万国公墓宋庆龄名誉主席的墓地前合影留念。当时,上海的保健医生胡允平曾不无遗憾地说道:首长生前我因纪律约束,从没有和她一起留过一张影,没想到现在却在这里与首长合影了……
离开宋庆龄后,顾承敏回到了北京医院,先后受命担任了医院高干保健部门的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专职从事保健部门的医疗行政、人事安排等工作,直到1989年离休。
回想往事,顾承敏医生不由感慨万端。她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把一生中年富力强的时期贡献给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事业。前后共有整整35年。我担任几位重要领导人的医疗保健,组织能将这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感到非常荣幸,无怨无悔。我的家人对我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我的孩子全托在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送住宿的育英小学。中央保健委员会及现在北京医院保健部门也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给予我‘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医院获此荣誉的第二批),中央保健委员会向我颁发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工作做出优异成绩’的奖状。我要以这些奖励作为鞭策我不断奋进、贡献余生的力量。
“我的身体情况不佳,年龄亦将过86岁,无力再作什么工作了,我有幸福的家庭,此生足矣!我是我们这一批所谓的老保健医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我已离开北京医院保健部门几十年,我在80岁以后,组织还给予我特别的关照,几乎每年春节总有院领导和老干部同志来家看望我,使我的心中特感温馨。我还是被惦记着,生病住院也给予我关心照顾,我对院领导及老干部同志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栾文民是一位牙医,他曾为宋庆龄看过病,他眼中的宋庆龄又是怎样的呢?
随着1974年11月金秋的到来,宋庆龄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了起来,因为当年8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周围性面部瘫痪,经过保健医生顾承敏组织来的北京医院的医生们的会诊,恢复得很快,以致她在8月15日致廖梦醒的信中不无乐观地写道:“经过精心治疗,我现在恢复得很快。不管我能否活到九十岁,但我看目前还不会离开这个世界。”尤其使宋庆龄高兴的是,从10月初开始,从上海家中分两批空运来的两批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只只新鲜肥硕,她即先后于10月12日与11月2日,指派家里的工作人员向西花厅的周恩来总理夫妇送去了两次,也让周恩来和邓颖超与她们一起品尝这来自江南的时令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