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第一家专门为白领提供“一揽子”服务的社会组织,静安“白领驿家”成立5年多来,已经凝聚了近6万名白领会员。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130多场活动和大型服务,通过政府购买项目服务等方式,为近20万人次白领提供互动、互助、自治的交流平台,走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的“两新”组织党建之路。
空间扩容服务升级
“80后”的史逸婵身材高挑、思路活跃,是如今的白领驿家的新任“掌门人”——“白领驿家”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她告诉记者,自己本科的专业是社会工作,毕业后到英国攻读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看到静安区招聘基层工作者,她马上应聘,被分配到静安区组织部下属的党员服务中心。后来到“白领驿家”工作一段时间后,她被正式选为“白领驿家”理事长。
记者在位于南京西路的一幢商务楼3楼采访她时,发现成立时“蜗居”在居民小区的“白领驿家”已经“升级”,面积由原来的240多平方米增加到近800平方米。和空间一样扩容的,还有“白领驿家”提供的服务内容。各种活动的宣传海报摆得满满当当,“客厅”里张贴了一周的活动表,从周一到周日,天天有活动,最多的一天要安排5场活动。
社团建起临时支部
静安区有近20万白领。有的白领感慨:“别人看我们是‘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但其实我们工作之余的生活挺枯燥。”据统计,上海“两新”组织的党员有26万余名,党组织1.7万余个,“两新”组织正成为党建的一支生力军。“跳出党建抓党建”,“白领驿家”根据白领们的需求、爱好,围绕白领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需求,形成了白领交友、白领缓压、白领公益等服务品牌,很快受到白领们的追捧。
如今,“白领驿家”已经在十多个社团中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在8个板块建立了党总支,在“白领驿家”总部建立了党委,形成党建工作新架构,让“缘来”的白领们成为“一家人”。 本报记者 宋宁华
公益故事
临时家庭
不久前,“白领驿家”组织一个公益活动,专门针对那些子女在国外定居的空巢老人,和他们组成临时家庭,一起到辰山植物园拍“全家福”。老人们高兴极了,简直把这些年轻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叮嘱他们有空“常回家看看”!活动结束后,“临时妈妈”还给孩子们发微信:“宝贝,收到你的照片和相册了,多谢你的礼物啊!”
献爱云南
有一年云南旱灾时,“白领驿家”曾发起24小时志愿行动,在静安寺下沉式广场举行白领义演和现场募捐。白领志愿者有的含着“金嗓子喉宝”做宣传,实在说不出话时就用鞠躬微笑表达谢意;有的当起“临时记者”,将活动现场实时传到“白领驿家”网站。活动当天就募集到40万余元社会捐款。白领们还购买了15万元大米和15万元矿泉水,选出10名代表赶赴灾区,包车颠簸十余小时,扛着每包25公斤的大米敲开村民的家门。每每回想起孩子们捧着矿泉水瓶喝水的场面,许多白领至今还会落下眼泪。
专家点评
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顾维民:上海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今年的“一号课题”,而党的领导,是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建设必须贯穿的一条“红线”;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也是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
静安“白领驿家”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公益项目等为载体,凝聚白领、服务白领,成为党组织联系白领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开创了党建在新时代的新模式。同时,在“白领驿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青年人才,培育完善了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