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倒牛奶正常吗?
连建明
  连建明

  最近,全国部分地区出现奶农倒牛奶、杀奶牛事件,让人想起小时候读到过资本市场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一幕,不由令人唏嘘。

  奶农倒牛奶、杀奶牛,是因为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乳品加工企业为什么不收鲜奶?原因是乳品加工企业收购了大量的低价国外奶粉,用这个奶粉做成牛奶要比收购鲜奶成本低很多,加上市场需求不旺,库存的国外奶粉很多,所以,一些企业停止了收购奶农的鲜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几年发生三聚氰胺等牛奶问题之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不信任,企业因此大量寻求国外奶源,在新西兰等地建厂。

  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很大一部分的养殖场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也难以保证,淘汰它们既是政策的目标,也是市场的必然。那么,奶农倒奶、杀牛是正常的?接下来中国的奶农都不要养奶牛了?这就是市场经济?

  如果中国人喝牛奶的奶源全部来自国外,可行吗?我想不行,中国13亿人,450万人口的新西兰供应得了吗?我们看到中国人一到海外抢购奶粉,很多国家就对购买奶粉数量进行限制,说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量。而且,中国目前人均牛奶消费量还很低,欧美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公斤,而我国只有21.7公斤,不足欧美的十分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中国人牛奶的消费量会不断上升,很难想象哪个国家可以供应全部中国人的牛奶。

  所以,中国人喝牛奶还得靠自己,不能完全挫伤奶农的积极性,这方面,“猪周期”已经有过教训,农民养猪亏本就不养了,随后猪减少又造成猪肉价格暴涨,农民和消费者两端都受害。

  希望牛奶不要出现这种“猪周期”,市场经济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西方很多国家都对农民补贴,也有很多国家对农产品进口有限制,就是为了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尽管中国的牛奶出现过一些问题,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我们要设法提高中国牛奶的质量重新赢得信任,也要整合中国奶牛养殖,但前提是农民还愿意养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健康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俱乐部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二政府”模式是改革“路障”
倒牛奶正常吗?
可能都是真的
仅凭“读经”哪能建构现代精神家园
车补玩花招
庞麦朗的生产逻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倒牛奶正常吗? 2015-01-19 2 2015年01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