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一个提醒
从12岁开始接触摄影,1997年第一次受一家德国灯光公司委派来到上海,拍摄灯光和城市建筑,“当时浦东还只有东方明珠”,不过汉斯·艾诗还是悄悄爱上了这座东方都市,爱这里的建筑、美食和人。他和他的搭档奥利弗来上海已不下20次,“真的是日新月异,感觉这座城市就像爆炸一样地在发展。”
“不过当时还没想过要来拍上海的天际线。‘玩’360度摄影是因为在欧洲拍一座古堡时,发现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呈现全景,于是我们爬上帝国大厦拍了纽约,而就在纽约忙活的时候,一个中国摄影师提醒我们说‘你们也可以去拍拍中国,拍拍上海’。”提醒他们的,正是华人摄影大师刘香成,这个普利策新闻奖得主曾于2013年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中国梦,三十年”个人摄影展。于是,汉斯和搭档2013年4月整装来到上海。
一眼相中金茂
“我第一次看到金茂就觉得特别棒,像火箭一样插入云霄”。汉斯告诉记者,选址并没有特别费劲,因为他来上海前几乎就有了主意,“我们需要一个可以环视全景的制高点,虽然金茂不是浦江两岸最高的,但没关系,帝国大厦也不是纽约最高的。”汉斯说他甚至让旁边建筑的玻璃反射出了金茂的样子,因为“它很美很特别”。
2013年春末,两个认真的德国人背着40亿像素的莱卡相机,每天凌晨坐电梯到金茂88层,再背着保险带爬上几层楼梯。或者准确地说摸黑起床,凌晨4时前到达拍摄地点,在瑟瑟凉风中等待日出,“等待光和好的天气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蹲守了十天,拍了数千张照片,他们最后选用的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光照。
“上海”走向世界
经过近两个月的后期制作,“360度上海”终于印制完成。这幅高5米,周长30米的环形图片首次面世,即在国际著名艺术展瑞士圣莫里茨“大师”艺术展上亮相。其后,以其独特的展示方式得到美国大财团、法国巴黎市政府、美国休斯顿市政府以及德国科隆、汉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准免费在当地最著名的地标举办展览,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法国巴黎凡尔赛门、德国科隆大教堂广场、德国奥林匹克博物馆(科隆)、美国休斯敦著名商业中心、德国汉堡少女堤等地,“共有43万多人次观众站进‘陆家嘴’看过上海,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看来也许觉得不起眼,但在西方,真的是不少人呢。”
聊起2015年的第一次到访,汉斯说,他们想要在浦西,在老城区,再拍一次上海,要把这个城市的古典与现代浓缩在一个空间里,“我们一直都生活在欧洲古老的建筑和街道里,也偏爱新的别致的建筑,上海这种新老建筑的冲撞让我们觉得非常有意思。”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