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凉薄与耳热
张怡微
  张怡微

  这几年每次回到上海,不是严冬就是酷暑,于是对于这座城市,也多少有了些和童年里大不同的领悟。

  我小的时候住在田林,刚搬去的时候,宜山路还是一片农地,每天傍晚,母亲要拉着我的手穿过猪圈去倒痰盂。18年后读大学时,我随母亲搬迁到了浦东耀华路附近,那时田林已经是壅塞闹猛之地。相较之下,浦东南路却路广人稀。一入冬夜,就萧瑟如荒原。有一天晚上我坐隧道二线到昌里路下车,路过蔓趣公园门口,只见三根光秃秃的树杈,忽然有些感动,拍了张照,昏黄灯下简直分不清楚是雾是霾,烟笼寒水月笼沙。顿时觉得,即使外面再温煦,眼下这才是真正的家。那是宽阔的马路远方,寥落的烧烤摊头,呛人的白烟已是这片地域上最动人的萤火。最大的温暖不过如凛冽严冬下好不容易点烊的烟头,它本身是烫人的,但可供携带的暖意却那么有限,难以分享。

  小的时候我以为,所有人都知道冬天应该是这样的。如今却知道不尽然。有些地域,即使成年人都不知道在冬天洗手,手指冻成胡萝卜一样粉红是多么寻常。上海的冬天,兀自肆虐四季中最为严酷的凛冽,但到底,不管多难,日子还是要活色生香地过下去。

  四年前我还在台中当交换生时,记得夜市里有一家烧腊店的老板娘是上海人。嫁到台中二十年,她对制作台式便当已经熟稔得宛若当地人。听我们说上海话她就好激动,一个劲问我们过年回去要不要订牛轧糖,她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们不懂得,其他东西都没啥意思,只有这个糖最好吃。”我不知道她口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是在台湾观光的非上海人,还是台湾人,还是……上海人里面“不懂的”上海人。但我大致能够理解她口中这种“他们”和“我们”之别,是强势的、任性的、又带着体贴的自以为是。她到哪里,不管生活得如何,那种莫名其妙的矜贵与“他们不懂”的自信都能随身携带,是隶属于上海的根。

  台湾作家蒋晓云的小说里写上海人对话,“大妈妈”书面写的是“笃妈妈”,“派头大来兮”写成“笃来兮”,借了音,上海人都能看懂。我自己也写了不少台湾,但对照台湾朋友笔下的上海,每读一次都有奇妙的感受。

  历来,上海人都承担着非议,然而习惯成自然,非议甚至也自呈为文化。我刚到台湾的时候,就被学院中对张爱玲小说的绝对推崇震撼到。台湾文学所有大量研究上海租界、张爱玲小说的青年学生,然而那是显微镜下的上海,总觉得与我所亲历的上海太不相同。而即使不是研究上海,异地的理解同样有许多奇妙的碰撞。有一天课上学《神偷寄兴一枝梅 侠盗惯行三昧戏》,讲嘉靖年间神偷懒龙散财好义趣事,将偷来的钱给穷人并吩咐,“这些财物,可够你一世了,好好将去用度。不要学我懒龙混账,半生不做人家”。同学分析,这反映了懒龙没有成家的孤独心境。然而“做人家”不就是节省的意思?“孤独”在字面上倒暂时无迹可寻。

  要理解上海在凉薄背后的暖意并不容易,牵扯了太多的世故人情,可谓一言难尽。秋冬时,饭桌上的黄酒热、鳗鲞香,只需要一点点沉淀的时间,距离掏心挖肺的耳热之时倒也不会太遥远。然而不知凉,又何来对热的懂得。不知辛苦,又何谓对幸福的珍惜。

  记得有一次我去肿瘤医院看化疗中的外婆。电梯堵着好多人,有个上海的病友轻声对旁边的说,“我跟侬讲,这个真的没有办法,急也不是这么个急法。我教侬一只办法,侬要么试试看,就是回到家里一直放《大悲咒》,侬可以放得轻一点,不碍的。”这有什么用呢,我心想。

  她说,“其实我也不相信的,但这样侬心里会稍微适宜一点。”

  不是病人,而是“侬”。而侬,就是我。世事无常,但心里稍微适宜一点,总是这个严酷冬日里最体贴的一点点萤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凉薄与耳热
八十岁的“处女作”
萌人的小东西
关于“陪伴”
先学尊重
今宵灯谜
童话惹的祸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凉薄与耳热 2015-02-03 2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