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借道超车甚至调头
下午4时许,走马塘桥由南向北的桥面上,车流量逐渐增多。该桥位于江场西路至场中路之间,是不少彭浦地区市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桥面设置为7车道,没有中央隔离栏,通过双黄线加以区分。事发地位于车辆并道之处,距路口约300米,一些南向北行驶的车辆在此进入左转弯车道,等候转入场中路。
本报新媒体部的航拍镜头记录着眼前的一切。由于只有一根左转弯车道,车流量大,往往在并道处就排起长龙,一些司机不愿排队,就在旁边的直行车道上伺机插队,甚至强行加塞,排队等转弯的司机也不甘示弱,越过双黄线借用一点对方车道的空间来抵制插队。仅在一张画面中,记者就看到先后4辆压着双黄线驶过的车,还有电瓶车穿梭抢道(见图 新媒体供图)。
让人吃惊的是,桥面上还有车违法掉头。因桥下的辅路上有不少4S店和公司,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司机在过了江场西路后直接开上桥面,发现走错路后不愿绕道,在路中央一把拉过方向盘直接调头。
提议 道路设置能否优化
双黄线,本是马路上不可逾越的一堵“墙”,为何仍有车主三番五次越“雷池”?不少市民和网友认为,司机长期养成的不良驾驶习惯和法律意识淡薄是主要因素。不过也有人反映,走马塘桥可以在道路设置上更加优化,既方便司机,又对其进行强制约束。
“这个左转弯的绿灯时间只有45秒,车子排队两三百米,你老实排队,别人却插队。”市民许先生说,场中路上有很多居民区、工厂,一根转弯车道不够用,建议将另外三根直行道中的一根也开辟为转弯车道,或者增加转弯的通行时间。
“绍兴师爷小钱”等网友则说,一些司机为了赶时间、少排队,便投机取巧。一些小型车由于被前方货车挡住,想借用对方车道超车,但由于视线受阻,很容易引发事故。对付不自觉的司机,很有必要在桥面上设置隔离墩,这样才能减少因逾越双黄线而引发的伤亡事故。“此外,还应在桥面加装摄像头,拍摄违法行为。”
回应 相关部门已在考虑
关于信号灯和车道的设置,交警部门表示必须经过实地考察和测算,如果有必要才会考虑。市民应遵守交通法规,而不是依靠隔离墩这种“强制措施”。“隔离设施有时反而为紧急事件、抢险任务等增加不少麻烦,对于交通法来说,双黄线的作用同于中央隔离墩。”
上海市路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桥面是否可以设置隔离墩,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车道的宽度、桥梁的结构和承重等。目前,上海的城市快速路中,广泛使用的是刚性护栏,就是“混凝土隔离墩”,可以保证车辆在与其碰撞下不冲入逆向车道,但这种隔离墩非常重,且体积大,小型桥梁不太适合;还有就是市民所说的“梅花桩”,以及铁质护栏等。该负责人表示,针对市民的建议,他们会派人去现场查看,评估走马塘桥是否适合安装隔离设施、安装哪一类,并出具评估报告。
相关链接
其他桥面情况
像走马塘桥这样不设隔离设施的桥梁,全市还有不少。记者曾多次在石门二路新闸路附近的恒丰路桥上看到,司机越过双黄线调头行驶。其原因在于,从石门二路由南向北行驶,不能在新闸路左转,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司机不得已只能驶上桥面,调头后再下桥右转。还有不少横穿马路的行人,在疾驶而过的机动车之间穿梭,十分危险。
2010年3月29日凌晨,杨浦大桥上发生一起出租车与货车相撞的重大事故,导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当时就有不少网友提出,应该为桥面安装刚性的水泥隔离墩。同年4月,桥面上安装了中央隔离墩,对避免双向对撞事故产生了一定作用。
本报记者 左妍 实习生 赵嘉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