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昨日接受媒体求证时表示,目前看到的“海星设计图”非官方发布,新机场设计依然在进行。
全球最大容量机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将是全球最大容量的机场,每年接待4500万名乘客,新机场还将连通地铁和高铁。如果网上发布的设计稿确定为最终设计,那么这只大“海星”预期长度达5公里,有82个独立停机位,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不过,设计师考虑得十分人性化,根据优化方案,旅客到最远登机口步行距离仅630米左右,只需要走8分钟,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需要26分钟相比,既避免建设内部捷运系统,又实现了旅客出行高效便捷。
“海星”与外界的连接也很方便,主持设计的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除了带来那些标志性的流线设计外,还与合作伙伴法国ADPI建筑事务所进行了灵活的机场功能布局,以便日后可以根据需求改装,与地铁、铁路系统的交通接驳也被充分考虑进去。新机场2019年投入使用时,配套的轨道交通专线也将同时开通。
新机场还将是一个“绿色机场”,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航站楼的设计高度也由80米降为50米,功能分区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也有利于采取屋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同时实施照明、空调分时控制,积极采用地热能源、绿色建材、空气净化、温湿度控制等绿色节能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航站楼预计9月开工
完成概念设计后,整个航站楼项目将在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由当地的建筑设计院继续细化完成,目前,航站楼将在3月开始拆迁工作,预计在9月正式开工。
新机场建设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型”构型,这种跑道构型在国内尚属首次。这种构型适合京津空中运行特点,为空管运行提供了多种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区紧张的空域资源,减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
北京新机场地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按直线距离计算,新机场至天安门46公里,首都机场67公里,天津机场85公里,河北石家庄机场197公里。
缓解空域资源紧张
6年前,北京首都机场新的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由于中国航空旅行人数的增长,北京首都机场这个世界上第二最繁忙的机场的运输能力已经饱和。2019年建成后,北京将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一市双场”的城市。
新机场将大大缓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临的空域资源紧张局面。一直以来,首都机场有“两大难”:由于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饱和,航空公司面临着“申请航线难、申请时刻难”困局。首都机场每天大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被“拒之门外”。
2014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建设新机场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将建设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的使用需求。
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开建,预计2019年7月1日投入运营。
本报记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