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先访乌俄
5日,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飞赴乌克兰,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会面,合力推介德法两国起草的新和平斡旋方案。
6日,默克尔和奥朗德前往俄罗斯与普京会面,克林姆林宫表示三人会谈“富有成效”。
11日,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将各派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会谈,商讨化解乌克兰危机的政治途径。
尚不清楚默克尔与奥朗德合推的方案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政治解决、早日停火是重要条款。也有分析人士猜测,默克尔与奥朗德可能“下血本”,以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甚至不加入欧盟为筹码,换取俄罗斯放弃对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支持。
正如默克尔7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说:“我坚定地认为无法通过军事途径解决这一冲突,欧洲陷入分裂有损所有人的利益。德国愿与俄罗斯共同构建欧洲安全,而不是与俄罗斯对立。”
美欧各自有盘算
而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其实有个预设前提,就是想当然地把欧洲与自己捆绑在一起。
美国明面上大谈“改革”、“民主”、“自由”,暗地里其实乐享乌克兰乱象带来的好处,给打压俄罗斯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借此聚拢欧洲盟友,重新构建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
但欧洲国家也有自己“难念的经”,冒着自身核心利益受损的威胁、一味跟着美国盲目与俄罗斯交恶,实在太不明智。欧盟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因对俄罗斯制裁,欧盟自身出口贸易损失严重,金额高达210亿欧元。默克尔此次访美就试图说服奥巴马不要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并且经政治途径为局势降温,早日为乌克兰危机画上休止符。
奥巴马9日与默克尔会晤后举行联合记者会。谈到俄乌问题时,奥巴马称:“很明显,是俄罗斯违反了他们在明斯克协议中的承诺。”他表示,对俄制裁将继续,如果俄罗斯继续现在的做法,将面临更严重的国际孤立。
奥巴马同时表示,鉴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军事解决俄乌问题的可能性很低。他表示,如果外交解决俄乌问题的努力本周再次失败,美国将与欧洲采取进一步的统一措施对抗俄罗斯。但他坦言,美欧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存在分歧。
不想与俄撕破脸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玉刚指出,德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一直依靠美国,也比较重视北约的作用。
在9日联合记者会上谈到“监听门”事件时,疑遭美国监听手机的默克尔表示,美德虽对监听做法有分歧,但双方仍须合作对抗恐怖主义威胁。奥巴马承认,该事件破坏了美国在德国人民心目中的印象,希望德国人民相信美国,而不是把事情假设得更糟。
陈玉刚表示,德国不希望乌克兰危机深化,因为这样一来德国也会成为受害者。德法等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经济联系紧密,在天然气层面对俄罗斯十分依赖,而因为对俄罗斯制裁,很多德法大企业如西门子等要从俄罗斯撤资,损失很大,俄罗斯手中的“断气牌”对欧洲更是颇具威胁。
目前乌克兰东部战事僵持不下,一旦美国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战事扩大,欧洲面临与俄罗斯撕破脸甚至直接卷入冲突的危险。
陈玉刚认为,与乌克兰地缘临近、与俄罗斯经济密切的德法乃至欧洲,在维护自身利益上,肯定比既与乌克兰地缘不临近、也与俄罗斯经济不密切的美国要考虑得更多,也更为现实。欧洲不想在家门口出事,因此在乌克兰尽快实现停火才是务实的选择,而不是与俄罗斯强硬对抗。 丁珏华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