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首届“上海(奉贤)沪剧艺术节”本月开幕
~~~首届“上海(奉贤)沪剧艺术节”本月开幕
~~~首届“上海(奉贤)沪剧艺术节”本月开幕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的声音”
回娘家探亲
首届“上海(奉贤)沪剧艺术节”本月开幕
王剑虹
  日前,一场由90后、00后沪剧新人担纲的快闪活动在衡山路亮相,为将于月底举办的首届上海沪剧艺术节预热。“上海的声音”——首届上海沪剧艺术节汇聚了本市三家市区两级的沪剧团以及4家民营沪剧团,是沪剧这一上海本土剧种有史以来首个全市规模的沪剧节。

  素有传统

  沪剧素有深入基层的传统,上海各家沪剧院团都长年坚持在沪郊各区县演出。当年由老一辈艺术家丁是娥倡导,石筱英、邵滨孙、王雅琴、杨飞飞、王盘声、汪秀英等艺术家参与的“沪剧回娘家”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起持续举办了10年,每逢新年,老中青三代沪剧名家深入市郊为城乡百姓表演,赢得了乡亲们的热情欢迎和喜爱。2013年,上海沪剧院恢复“沪剧回娘家”活动受到观众的欢迎。首届沪剧团就是在“沪剧回娘家”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的。首届沪剧节的全部12场主体演出都将在奉贤各街镇举行。茅善玉表示,之所以选择奉贤,一则因为当地政府支持,二则也因为当年丁是娥倡导的“沪剧回娘家”最后一场演出正是在奉贤举行的。

  节目丰富

  首届沪剧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演出、论坛、讲座和下基层慰问等各种文艺活动约三十场。其中的12场主体演出,除开闭幕式之外,还将上演上海沪剧院的《邓世昌》和《金绣娘》、宝山沪剧团的《贤惠媳妇》、长宁沪剧团的《恩怨情未了》、勤苑沪剧团的《51把钥匙》、彩芳沪剧团的《母子岭》、文慧沪剧团的《庵堂相会》以及勤怡沪剧团的《巧凤求凰》等大戏。其中既有沪剧的传统剧目,也有近年来新创作的作品。除了剧场演出,艺术节还将组织由沪剧名家和市民中的沪剧明星共同组成的沪剧小分队到基层,深入各镇社区、企业、敬老院等地,开展新春慰问演出。此外,沪剧艺术节还将在社区学校开设一系列沪剧艺术普及讲座,并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沪剧论坛”,研讨剧种传承、发展思路,推动普及传播。

  有些不足

  据介绍,以后沪剧艺术节将每年举办一次,由各区县轮流“做东”,延续“沪剧回娘家”的送戏上门的做法,把演出送到各区县观众的家门口。毫无疑问,沪剧节这种深入基层的定位值得赞赏。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一个全国规模的沪剧节每年只集中在一个区县演出则未免有些不足。一方面沪剧的观众终究以老年观众为主,很难想象市区的观众会“千里迢迢”赴远郊观看演出。  

  而另一方面,不少区县的剧场资源也相当有限,特别是郊县,大部分演出场地都是基本没有必要舞台基础装置的影剧院,无法满足沪剧艺术节在短短十来天时间里上演十余场演出的要求。比如此次奉贤的沪剧艺术节就由于剧场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优秀剧目无法入选。此外,在市郊举办沪剧艺术节虽然造福当地观众,但艺术节的影响力却也因此打折,若能将艺术节移师市区专业剧场,应该可以让各剧团更好地体现各地的实力,而“沪剧回娘家”活动则可作为沪剧艺术节的组成部分每年由各区县轮流“做东”主办。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慈善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战争加动作 笑点伴泪点
“上海的声音” 回娘家探亲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7“上海的声音”
回娘家探亲
2015-02-10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