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减价跌是下跌主因
据海关统计,2015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贸易顺差3669亿元,扩大87.5%。
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季节调整后进出口降幅收窄。考虑到春节因素对年初进出口同比影响较大,经过季节调整后,1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降幅分别为7.1%、1.3%和14.4%。一般贸易出口稳定、进口降幅较深,加工贸易出口乏力、进口相对稳定。对美国、东盟出口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下降;进口方面均为下降。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有所下降。铁矿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减少,大豆进口量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海关分析认为,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量减价跌是主要因素。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内需疲弱,导致进口量价齐跌,是造成进口大幅下降的原因。
需求疲软压力加大
但是,1月份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下半年以来进口增速降幅大于出口增速降幅,进口负增长导致近半年来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基数因素是影响出口增速的重要原因,对除中国香港以外主要出口伙伴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基数都较高。另外,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24%,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大于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不排除汇率因素对出口的影响。从出口商品和出口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下降,突显出口竞争力的减弱。
申银万国研究所认为,1月出口增速低于市场一致预期,显示内需延续阶段性疲弱。经过季节调整后,出口和进口的降幅也达到1.3%和14.4%,近期发达国家贸易伙伴经济数据有所下滑,可能是拖累外需改善的主因。
下半年有望逐渐回暖
对美欧日出口增速回落,主因仍为实体需求疲软。对美出口增长4.9%,对欧盟出口下降4.4%,均低于去年全年的7.5%与12.4%,其背后是年末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回落造成外需不佳,美国四季度GDP增速收窄至2.6%,PMI也连续回落3个月至53.5,可能对未来整体出口数据的回升形成压力。
外围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在低速区域,中国难独善其身。申银万国研究所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2014年,但短期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恐拖累我国上半年出口数据。下半年有望逐渐回暖,伴随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改善,达到内外需求的同步出清。在此基础上我们判断2015年出口可能会有小幅回升,初步估计全年累计出口增速将上升至8.5%左右。
实际有效汇率仍有进一步贬值需求,因绑定美元而对其他国家大幅升值,已明显损伤我国出口竞争力,我国对欧盟、对日本的贸易份额占到22.2%,1月录得双双负增长不可忽视。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