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社区医院
一个壮大的理由
图 IC
  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长宁区有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的“试点”项目在身。比如,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上海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区、国家全科医生执业方式与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区与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等等。“头衔”都挺大。

  区卫生计生委主任葛敏坦言,她的团队之所以乐于尝试,并力图有所突破,是因为所有的“合作方”——无论是行政、医保、财政管理部门,抑或高校、海内外联合科研机构——都愿意与他们站在一边,朝着一个方向想问题,那就是“凭什么,老百姓会选择相信家庭医生?凭什么,家庭医生又愿意留在社区尽心尽力服务?”

  十年努力,这里形成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医疗的成熟经验,如何保障公益运行、发挥“网底”职能、提升服务能绩等诸多做法,有的成为全市的“模板”,有的则写进了“国家级”的医改文件。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沈晓初曾一语概括,称长宁卫生是“墙内开花,墙外结果”。

  事实上,长宁区的社区卫生改革还在不断突破。“我们是试点嘛,可以多尝试多探索。”由于实行“有效签约”考核,2014年,全区10个社区卫生中心都“诞生”了年收入过20万元的“金牌医生”。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华医生,不仅拥有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全市第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还得到了过去作为社区医生不敢奢求的职业认同,成为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全科专委会的会员,有了“学术头衔”。

  葛敏又举了一个最新的例子说,因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都没有药房,下站点服务的医生开了处方后,病人拿药一般都要专门跑一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等下一次医生专门带过来。有的站点离“总部”有点远,老百姓拿药不很方便。两个月前,他们通过多方协调,选一个点先行先试“家庭医生处方,社会药房取药”的新办法,“为这事儿,有老伯伯老妈妈还给区里写来了感谢信呢!”

  新的一年里,“社会药房取药”还会试点推广。而在长宁区进一步夯实社区医疗基层的“工作计划”中,包括有政府买单、为全区40个全科医生团队各配备一名专门负责“承揽”医疗之外事务的文秘,搭建一个可以为老百姓提供个体化需求服务的家庭医生服务平台等。

  总在想方设法,用真情将为慢性病患者的服务“留”在社区——这无疑是万千老百姓的福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慈善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如何让社区居民“黏牢”家庭医生
给社区医院 一个壮大的理由
新民晚报焦点A04给社区医院
一个壮大的理由
2015-02-10 2 2015年0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