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印度外长此次访华重要性何在?行程中有哪些亮点?
答:印度本届政府自去年5月就职以来在外交上比较活跃,有一些大的举措,引起国际上关注。特别是印度在大国外交上大举出击,不但邀请中俄元首分别访问印度,莫迪总理也接踵出访日美,显示本届政府在外交上可能有一些迫切的目标需要实现。
外界普遍认为,莫迪的施政重点是国内改革和经济发展,因为这是选民高票选出本届政府的主要理由。莫迪上台伊始却在外交上施展手脚,内政改革反而不见大的动静,颇令观察家跌落眼镜。不过这也反映了莫迪政府在外交上的空间比较大,政治领导人通常是以先易后难原则行事的。
斯瓦拉吉外长是印度人民党内老资格的活动家,虽然并没有外交背景,但决不能因此以为她是新手。她此次出访前,莫迪突然毫无先兆地撤换了外交秘书苏贾塔(相当于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由出任过驻华大使的苏杰生取代。苏贾塔被认为是国大党的人,按照印度的政治规则,外秘是外交部最高级文官,其任命通常不与党派挂钩,也很少有中途撤换的先例,莫迪此举被解读为总理要掌控外交全局的举措。
斯瓦拉吉在印度人民党内地位甚高,甚至被认为有“震主”之嫌,莫迪安排新外秘,意在不言之中。苏杰生上任伊始即表态,他的全部使命就是“服务于莫迪总理的对外战略”。当然,外长在决策圈中的重要地位仍然是不言而喻的。
斯瓦拉吉此次访华因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刚刚访印后进行,因此外界颇有她来“安抚”中国的说法。不过这种解读是缺心眼的:从宏观战略上看,无论美印关系走到什么程度,中国也完全不需要印度的“安抚”。正如很多印度学者强调的那样,事实上中美关系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着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印度也从来不需要中国的“安抚”,否则中印都免不了要掉入美国的“陷阱”。
从斯瓦拉吉的访华任务来看,她此行首先是为了出席中俄印外长三边会晤,这个机制从2002年起一直在三国轮流举行,从未中断,反映了新兴大国自有其合作的逻辑。再则,去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印后,今年莫迪总理亦将访华,与中国就访华事宜进行磋商协调是斯瓦拉吉此行重头戏。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缅甸会见莫迪时表示,希望印度总理尽早实现访华。根据印度方面透露,莫迪极其重视此次访问,初步定于今年5月实现,即在就职一年之际进行,凸显印度重视中国的意愿。斯瓦拉吉表示,莫迪对访华充满期待,并希望和中国努力实现更多更大的具体成果。
2 印度解决边界问题愿望迫切
问:印度外长承诺早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对此如何解读?
答:斯瓦拉吉在出席中印媒体高峰论坛时表示:“印度致力于早日解决与中国的令人烦恼的边界争端。”这当然也是中印的共同立场,为此双方成立了高层级的对话谈判机制,2003年启动的特别代表边界谈判迄今已举行17轮。而第18轮将在莫迪5月访华前于北京举行,届时印度总理的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将先于总理抵京,与中国特别代表进行磋商。
这一切说明中印双方解决边界问题的共识未变,解决问题的决心也一如既往。问题是这些足以解决已经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的大难题吗?答案应该不会太肯定。熟悉中印边界争端者都明白,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设置时间表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会为解决问题的进程施加不合理的压力。
尽管如此,中印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的决心是不动摇的。印度外长此次表态,显示在印度的议程表上边界问题确实居于核心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老大难问题的第一次突破,即双方决定建立特别代表层级的会晤,以便“从政治视角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2003年联合声明语),正是在上届印度人民党执政时达成的。10年后印度人民党再次执政,位高权重的印度外长又有明确表示,是否意味着新的动因呢?
令人迷惑的一点是,斯瓦拉吉在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印前夕曾突然发表关于边界问题的强硬言辞,一时激起波浪。印度的行为背后或有一些背景,无论这个背景是印度内部的互动因素还是对边界争端正在形成新的看法,印度比以前更迫切希望与中国达成边界问题解决方案,这点看来还是比较清楚的。
3 两国合作共赢要做“发展伙伴”
问:印度媒体称习近平主席“破格”会见印度外长,中国如何看待中印关系?
答: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见来访外长虽非绝无仅有,但会见来访的印度外长确实是比较“破格”的,说明中国高度重视中印关系。去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印度,中国公众通过电视画面感受到两国关系在双方领导层的关切下正在取得新的进展。两国关系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潜力和资源,如果双方能够正确看待对方,这些潜力和资源自然可以得到运用,两国关系大有前景可期。
然而同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国关系中一些重大问题仍然有待解决。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特别是同为新兴大国,中印在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中均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这给两国究竟视对方为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也给美国这个总想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超级大国带来了新的动因。这个变局需要中印认真思考。
习近平谈到中国与邻国关系时多次强调“国之交在于民”,就中印而言,双方公众看对方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双方领导层高瞻远瞩,习近平访印时双方决定做“发展的伙伴”,抓住了中印关系的“牛鼻子”。相信中印民众一定会逐渐摆脱地缘政治的“零和”观念,从合作共赢中看到发展伙伴的长远前景。
4 中俄印寻求地区安全共同点
问:中俄印外长会晤达成什么成果?中俄印“大三角”意义何在?
答:中俄印同为新兴大国,是各种重要国际机制与机构的成员,三国外长年度会晤机制从未中断,应当说三国合作有巨大潜力。此次外长会晤是在印度经济加快复苏、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时遭到巨大困难的背景下举行的,同时美国领导的北约部队已从阿富汗撤出,本地区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
三国外长讨论的议题非常广泛,达成的共识也比较多。特别是决定成立中俄印亚太安全架构磋商机制,在东亚峰会框架内进行,这可能比较满足印度的期望,能够帮助印度进一步融入亚太进程。在欧亚大陆这一块,中俄都欢迎印度加入上合组织。这两方面的动向明显指出,新兴大国要在安全领域展开更多合作,而不是听任霸权国家一味瞎领导。
新兴大国的合作通常被理解为是在经济领域,这固然非常重要,但随着新兴大国力量崛起,各方努力寻求新共同点的领域将不断产生,地区安全显然是重要领域之一。中俄印如果要形成新的战略大三角,必定要在安全领域走出新路。从这个角度观察中俄印合作,虽然三方仍需培育更多互信,但基于新兴大国的共同身份,中俄印在全球事务中的共同立场与合作,将是三边机制的主要意义所在。
5 美未满足印在经济领域期待
问:美国总统刚刚成功访印,印度在几大国之间如何自我定位?
答: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内第二次访印,并参加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式,创造了美印关系史上若干先例,说明美国对印度的重视日益上升,但具体成果究竟还是有限,能否顺利实施也存在较大变数。
尽管美印关系磕磕绊绊,但印度将美国视为外交的重中之重恐无异议。莫迪推行的大国外交虽不好说唯美国马首是瞻,欲将印美关系置于新平台上运作的意图却十分清楚。印度认为自身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很独特,有“左右逢源”之便。例如虽然从数量上说俄罗斯仍是印度外购武器的最大来源,但在金额上美国已成为最大供应国,这引起俄罗斯一定忧虑,希望努力补上。美俄将共同成为印度在军事上的伙伴,这是比较独特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印度近几年发展乏善可陈,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较快。所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最近对印度前景作了较乐观的预测,莫迪希望抓住这个机遇,吸引主要经济体关注。但奥巴马此访只作出了40亿美元投资和贷款的承诺,令印度非常失望。
以印度的处境而言,更希望在经济发展上“左右逢源”。近几年印度增长下挫,津津乐道所谓“金砖褪色”的正是西方主流媒体。习近平主席访印时给出5年投资200亿美元的承诺,反映了中国重视新兴大国共同成长,相信也是莫迪访华的重要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