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探出了头,拂面而来一缕微风,空气中,嗅到了一丝春意。羊年新春,松江广富林公园里,崔树林推着腿脚不便的老母亲,停停走走,说说笑笑。“一年也就见一两次面吧,要尽量让母亲高兴。”这是普通的一家新上海人。
崔树林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体育教学部的主任。这个吉林汉子9年前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上海,从此便与妻儿在沪上扎根。人高马大的崔树林是篮球专业出身,如今却成了地地道道的冰雪专家。“我们北方人对冰雪都太熟悉了,从小滑冰滑雪。但是这个冰壶,当初还真难住了我。”三年前,在国家教育部、上海市体育局的关心和帮助下,外贸大学决定引进冰壶作为学校的拳头项目。“教育树人,体育也可修炼学生的品性,体教结合才是最好的培养方式。”冰雪运动在上海并不多见,冰壶又是冰雪中的超级冷门。怎么让冰壶热起来?崔树林特地回了一次老家,向在哈尔滨体育大学工作的老同学讨教冰壶的细枝末节。
都说老崔像后勤部长。最初买器材,为了节约经费,他会拜托其他出国培训的老师带回专业用鞋,价格便宜了一半;备战大冬会,队员们夏季封闭训练。学生宿舍没有空调,他向学校申请了两间有空调的教室作为临时宿舍。暑期食堂伙食寡淡,他为队员们开辟专业的冰壶特供窗口,两荤两素一汤保证每天大运动量训练后的营养补给;天气炎热,冰壶场馆冰面情况糟糕,较真的外教拒绝上冰训练。他派了两名制冰师去长春上了一周的制冰课,又向只有一面之缘的前国家队制冰师求救,最终让学生们重新站在了冰场上;为了寻找合适的教练,他更是研究各国冰壶的发展,学校最新的两名加拿大和苏格兰外教,就是老崔在世界冰壶联合会官方网站上招聘的精英。
别以为冰壶看上去缺少对抗,练起来应该很轻松。他们一周七练,每次训练2个小时。寒暑假还有特训。“孩子们特别不容易,平时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和平衡训练一样都不能少。”
崔树林很低调,他很少告诉周围的人自己的儿子崔栗溟也在这支冰壶队。学习金融的小崔在父亲的感染下喜欢上冰壶。“大多数学生到了大三就开始退队,他们要考虑实习,考虑就业。现在冰壶队只剩一位大三男生和一位大四女生,其他都是小萝卜头。”这个大三男生正是崔栗溟,“我拿出爸爸的身份告诉他不能退队,要是他也走了,这支队伍经验方面会差很多。”19名队员,5名后勤保障,2名教练,这不是一支为金牌而建,而是为城市文化而建的运动队。
北冰南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正是千百个崔树林这样的普通人,默默助力。三年,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崔树林一片冰心在玉壶。春节,心满团圆。崔妈妈这几天一直在包饺子。“多包点,放在冰箱里冻起来。想念家乡的味道了,就能拿出来尝尝。”这些饺子又将陪伴崔树林度过2015的忙忙碌碌。 本报记者 华心怡
心愿卡
崔树林:羊年伊始,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仁给予“上海冰壶”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喜欢冰壶,参与冰壶,快乐冰壶!期待上海早日拥有一座标准的冰壶馆。也祝愿上海冰壶队在2016年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取得佳绩。
背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冰壶队,成立于2012年2月。冰壶队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学校负责制,通过整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大学生体育中心等各方面社会资源共同推进上海市冰壶运动项目的普及和提高。每年总投入约为250万人民币。队伍全部由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来自物流管理、金融学等各个专业,此前从未接触过冰壶运动。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杨立国多次前往学校考察,对这支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做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目前,国内的冰壶队除了体育学校开展外,其他都是专业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