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86次 提到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86次 提到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86次 提到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
     
2015年03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86次 提到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 以群众获得感为“试金石”
潘高峰 江跃中
图 新华社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四个全面”对话录②

  对话主题>>>

  全面深化改革

  对话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 周汉民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委员 黄泽民 (上海市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政协委员 徐钧健 (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副主委) 

  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86次提到改革。这个词汇,去年提到77次。

  这一年,中国大地风雷激荡。在反腐风暴席卷全国的同时,各项变革也步履匆匆。

  这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出台370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已然先声夺人。

  然而,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一切,仍在时刻提醒我们改革向前的紧迫。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说到底,指向的是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全面深化改革要全面理解

  周汉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极为广泛,有60个方面336项具体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实处,涵盖的是体制、机制和法治。

  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也要讲如何做大“蛋糕”。

  黄泽民: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施政方针。我认为“全面”讲得很好,直接点出我们过往的改革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改到,“深化”则说明可能有些地方已经改了,但是深度还不够。全面深化改革是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的。

  徐钧健:改革要保持正确的方向,首先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那就是我们现在的改革,不再是小修小补式的,而是从顶层设计开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改革必须协同配合推进。

  周汉民: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努力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减少阻力。

  同时,“全面”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相反,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重点难点是政府自身改革

  周汉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政府自身的改革。改革涉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可能避开政府自身改革来谈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政府改革主要是让政府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作用,而不是在与市场功能重叠的地方发挥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提出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关于市场和政府作用的重要新概念。

  徐钧健: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过去不是很清晰,有时候容易出现“抓好处、卸包袱”的情况。政府的职能定位一定要清楚,否则容易“越位、缺位”,而越位和缺位就会造成错位。比如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看上去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但还是要从政府自身先“动刀”,所以有了“负面清单”。自贸区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有“负面清单”就显示出政府是有边界的,这样政府就把自己的权力限制在一定的框架里。

  周汉民:李克强总理就任两年来,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取消下放700余件,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取消三分之一行政审批项目的战略目标,成绩绝对是可圈可点的,但问题是,行政审批制度的下放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比如该放的没放,还有就是放了之后,谁来接盘。

  上海最近放掉了物业管理的定价权,交给了业主委员会。业委会有没有一整套规则措施?否则就容易一放就乱。这里的关键还是缺少社会的第三股力量。市场和政府是两股力量,一是“看得见的手”,二是“看不见的手”,我认为还有第三股力量,那就是社会力量,比如协会和社会组织,但问题是,这些社会组织许多是“二政府”,还是政府的那一套,这说明社会组织的发育,刻不容缓。

  改革要让人民有获得感

  黄泽民: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说,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其实是改革的评价机制的问题,什么样的改革是成功的?不能只由改革者或者说执政者来说,而是要人民群众自己感受到实惠,在政治、经济、文化、福利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多的好处。比如医疗体制改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吗?我想大家不但没有获得感,反而觉得比原来更差了,这种改革就是不成功的。

  周汉民:所谓获得感,其实就是我们过去另外一个表述——让改革的成果给全体人民分享、共享。我们以前习惯用一系列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和进步,比如GDP总量,我们世界第二;比如人均GDP7000美元,迈入世界中等偏上国家的行列;比如我们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农业连续十一年丰收等等,民众有获得感吗?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什么是获得感?我认为获得感就是幸福感。联合国对幸福感有基本内涵的认定,第一就是就业,就业不仅关乎人的生计,更关乎人的尊严。还有教育,教育的问题人人有切身感受,尽管我们的教育投入占比已经达标,但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处处可见。还有医疗、交通等等。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网,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春运,没有前几年这么纠结了,这就是获得感。

  徐钧健:获得感应该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感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要考虑如何让绝大多数人获益。以前的改革我们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我们向全面小康进发。这也是一种推动力量,这样的获得感能够凝聚改革共识。

  重视人民的获得感,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鲜明导向。户籍制度改革、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单独两孩”、打破“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举措,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逐渐增强的获得感,的确让改革在人心中留下了印记。

  上海不能忘记自己使命

  黄泽民:梳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的十次会议的内容,不难发现,“落实”是习总书记一再强调的。

  中国改革推进了很多年,但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抽象的原则性的很好说,但在每个领域里的具体的目标,常常不太清晰——要花多少时间,改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有路线图。

  今天的改革已经进入最艰巨的时期,必须强调落实,所谓“抓铁有痕”。必须突破“中梗阻”,以群众的获得感为试金石,去检验改革的成效,去考察政策的落实,从而不断推动改革进程。

  周汉民:提到改革,永远不能不提上海。最近几年,中国的改革极大地吸取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就是先提出理念,再经过试验,最后推广。上海承担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任务,上海自贸区如此,上海市委关于领导干部子女配偶经商的管理办法同样如此。

  上海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然是排头兵、先行者,那么吃苦耐劳、冲锋陷阵就是使命。党中央对上海的托付就是全国人民的托付,与我们今天的战略布局、与“四个全面”关系紧密,我们必须努力再努力,实践再实践。这和我们当年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我们当年第一个建立新区、举办中国至今唯一一届世博会一样,都是天降大任。这个“天”,就是党和人民。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7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家装专版
全面深化改革, 以群众获得感为“试金石”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4全面深化改革, 以群众获得感为“试金石” 2015-03-12 2 2015年03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