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康健园/保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孩子“正视”大千世界
许纲
  人类80%以上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正常的视觉功能可以使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自身状态进行调整,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0-3岁是宝宝眼睛发育的最佳时期,3-6岁是幼儿眼睛调节能力发育的关键期。正常的视觉发育包括单眼视锐度、色觉、双眼单视、双眼协调运动等功能。儿童的眼睛更加娇嫩,许多疾病如果不能在视觉发育期治疗,即使成年后得到医治,也不会获得正常的视觉。

  斜视是儿童常见的一类疾病,是因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使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造成视功能及外观的异常。目前,我国儿童斜视发病率约3%-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俗称的“对眼”或“斗鸡眼”只是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类型的斜视——内斜视,这种类型斜视的特点是,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睛向内偏斜,外观上看起来,两只眼睛的距离近了或者说“对”在一起了。而另外一种常见的斜视是,一只眼睛正常,而另一只眼睛向外偏斜了,即外斜视。还有上斜视和下斜视。

  斜视的发生主要是眼外肌收缩功能不协调所导致的。每只眼睛都有6条肌肉控制眼球的运动,学名称为眼外肌。双眼是在6对眼外肌的协同收缩下保持正位或聚焦目标的,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力量不平衡,就会出现斜视。如果内侧肌肉发育不良,收缩力量较弱,外侧肌肉力量相对较强,就会出现外斜视,这时的治疗就需要促进弱小的肌肉发育,增强肌力,眼睛就又回到正位了。内斜视的发生也是同样道理。

  儿童的眼球较小,存在着生理性远视的现象。由于孩子2岁以后,看近物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且儿童眼的调节能力很强,眼外肌收缩力很好,如果从小就有看东西太近的习惯,使两眼经常保持高度的调节,同时必然伴随过多的双眼球向内转,这最容易引起内斜视。此外,先天因素和产伤,视神经发育不健全,也会引起斜视。

  斜视不仅会引起患儿视觉功能障碍和自我形象紊乱,还会造成其身心发展障碍,产生孤独、自卑和社会焦虑等问题,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斜视患儿的负面情绪大约出现在5-6岁,且年龄超过6岁的斜视患儿常常不愿意和其他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与学习。

  尽早干预,促进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对儿童非常重要。儿童斜视手术的难点在于手术的设计要有远期预见性,因此从发育的角度来考虑手术并不是最佳手段。大量临床病例分析发现,即便是手术治疗后,还是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通过神经促通技术,促进眼外肌的发育,才能为双眼单视的发育创造条件;只有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才能促进双眼6对眼外肌的协同收缩,更好地聚焦目标,让孩子“正视”大千世界。

  许纲(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康复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消费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消费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日本为何难谢罪①
   第A12版:日本为何难谢罪②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新民资讯
睡眠障碍“两宗罪”
老人失眠苦恼 中医分型施治
如何科学防止恶性肿瘤复发、转移
让孩子“正视”大千世界
新民晚报康健园/保健B03让孩子“正视”大千世界 2015-03-16 2 2015年03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