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批我国优秀民族品牌纷纷融入全球化浪潮,作为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之一,中国乳业在全球乳业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小型合作奶牛场,发展到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400多座,奶源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6%,成为国内首家营业额突破500亿元的乳企龙头,伊利集团数十年跨越式发展见证了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伊利成长中,一直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只有最大程度融入世界乳品生产链条的企业,才能成长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2007年,伊利就开始了全球化试水。2013年,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大洋洲生产基地,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意大利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2014年,联手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开办欧洲研发中心,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开展全产业链的科研合作,并在美国与DFA共建全美最大奶粉厂。
目前,伊利已构建起全球资源、全球创新、全球市场三大体系,在用全球最优质的资源服务中国市场的同时,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重量级国际盛事积累了全球品牌知名度。
“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潘刚如是强调。在品牌建设中,伊利始终把品质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社会的责任。
伊利的乳品原料质量控制指标极为严苛,不仅对所有国内外供应商进行品牌优选,部分乳品原料还通过特别加工定制满足标准。从原奶入厂到生产加工再到产品出厂,每一个链条都严格检测,所有检测项目总和达1003项,检测范围涵盖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更上游,远高于国家标准。
2014年,伊利进一步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与三大质量咨询企业——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和英国天祥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自身质量管理“找茬”,打造真正的安全乳业。
严格的质量管控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来自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商品销售结果统计显示,伊利占据了全国乳制品综合、奶粉、冷饮、液态奶以及儿童奶五个市场的“占有率第一”位置。
“伊利‘全球织网’的战略格局已初步完成,未来我们将立足中国,着眼全球,使中国在全球乳业市场更有话语权。”潘刚说。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