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春暖花开春游时,孩子们的心早就飞去和小鸟儿做伴,恨不得也生一对翅膀在春风里扑腾。可“安全问题”这四个字,没有哪个校长不心塞,没有哪个辅导员敢无视,没有哪位家长不在意。
最近出差,和一群大学生相处了几天,90后的安全意识令我简直咋舌。我们去了海拔近五千米的高原,那儿还非常冷,不得不在屋里烧铁炉取暖过夜。学生们一到陌生的地方除了兴奋还是兴奋,点炉子的过程有些波折,一个学生兴奋地喊:“点不燃没关系,我们有氧气瓶一喷肯定燃!”当场我就石化了……
睡前炉子灭过一次,学生们把没烧完的篝火柴把扔进炉子引火,这样一来满屋子烟散也散不掉。我有些担心,开了点窗透个气,半夜还是被呛到头晕恶心,披星戴月天寒地冻地起来吐了一次。围在炉子边睡的几个学生也是同样症状,虽然没有验血,但是大家的状况和一氧化碳轻度中毒一模一样。海拔没有击倒我们,倒是铁炉子让大家晕头转向。学生中有几个兼职辅导员,照理说他们是大学生安全最一线的责任人,可安全意识竟也如此淡薄。
我想起了另外两次出差。几年前,曾经跟英国石油公司去过一次甘肃,同行者有一位公司安全员。在他的坚持下,因为租不到“有安全带的大巴”,整团改乘5辆有安全带的小轿车。另一次是去年赴瑞典采访,令我敬佩的是,主办方把4天里的4段飞机2段火车及无数汽车旅程安排得“天衣无缝”,而且每一程航班、火车、汽车、酒店等各种信息都会向全组成员分享并且备份给留守在大本营的同事,如果任何一段行程发生问题,主办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提供详细位置等信息。
安全问题,并不仅仅是这四个字的高频重复就能补空,也不是回避就能绕过。安全教材今年在中小学已经做到了全覆盖,相信安全教育会越做越好。只是已经长大的这波人,真还令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