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行为,比如地铁逃票、车窗乱抛垃圾、“一窝蜂”闯马路等等,当事人可能自有算计,但问题是:你“省”了点小钱,却可能失去大德;你破坏了别人的环境,别人也会破坏你的环境;你今天乱穿马路,明天可能因为跟风逾越更多法律的底线。
陋习,往往是因为个人的“小贪婪”“小懒惰”“小狡猾”。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小里小气的行为,不仅不以为耻,还以此为标榜自己个性和聪明的谈资。这正暴露出不文明行为的心理根源:一是,当事人不能静下心来,看到自己内心的“小阴暗”,从品行深处自我约束;二是,社会的管理还不能触动人性中的“小”;三是,作为有长期大城市生活经验的人,对异乡客因为缺少公共生活训练而表现出来的“粗”,没有一种诗意般的“细”:丰子恺曾用漫画的形式告诉儿女,不能从跌倒在地的物件上跨过去,扶起,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空喊口号,而要与自我人性中的“小”做彻底的决裂。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在“管理”和“服务”两方面下手,压住人性中“小阴暗”的同时,表彰、放大人性中“真善美”的闪光点。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