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记者在浦东新区泥城镇云帆苑社区活动室里旁听了一堂特殊的道德讲堂。住在云帆苑的张阿姨用一口乡音浓重的南汇方言,给大家讲述了一件发生在社区的感人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老伯伯老阿姨们听得格外入耳入心。讲堂外,居民们还和土布爱心编织队的队员们一起纺布、裁衣、缝线,用当地特色的土布缝制出靠垫和围巾,送给社区高龄老人。这些活动是泥城镇在社区居民中打造精神家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完善村居民自治的创新尝试,把文化送到居委活动室,在老百姓家里的客堂间听取民意民智,精神文明创建不留死角,更有利于新建社区的融合、和谐。
百姓客堂间里 听取民智民意
3月3日,新泐村22组百岁老人朱阿婆的家中格外热闹,高高挂起的灯笼下,村民们围坐一圈,与镇里的干部们一起搓圆子,谈心事,志愿者们还在村联络员协助下为大家提供理发、修理等义务服务。
这是新泐村创建的“百姓汇堂”活动,也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完善村民自治的一项社会治理服务探索。这里位于城乡结合部,原先有“四多二难”:常住居民人户分离多,出租屋多,流动人口多,卫生死角多;村民转型难、流动人员管理难。针对这些问题,从今年初开始,每逢周四,村民们就会来到一户人家,在村党支部联络员组织下一起开展道德讲堂、好家风好家训宣讲、送学习到户、参事议政、调解服务、节庆活动等。党员干部则上门“组团服务”,将这些以往一般在镇、村居委等层面开展的活动深入到百姓家中,进农家门,坐农家凳,集农家意,促进家庭邻里和睦,也更有力于镇里和村里的干部听到老百姓的真心话,汇集他们的好建议。
在居委活动室
传承民俗文化
手中裁剪的是土布,墙壁上悬挂的是芦花,口中说的是海边方言,这些颇有特色的民俗乡情在泥城镇云帆苑社区的活动室里同时呈现。记者与来听道德讲堂的一位曹阿姨聊起来,她欣然地用南汇方言唱起一段快板:“临港开发拆迁村民变居民,左右邻居团结好,生活过得乐陶陶……”
云帆苑居委蔡书记介绍说,临港开发后,村民们住进楼房,也不再耕地了,生活环境大不相同,为了丰富百姓生活,居委会压缩办公空间,腾出地方给大家活动,让居民实实在在享受便利生活,更加安居乐业。
泥城曾经是全国种棉大镇,在活动中心的民俗厅里,爱心编织队每月活动三四次,每周还有一次青年兴趣班,通过土布习艺,传承发扬泥城的民俗文化。在雷锋驿站里,党群联心队为大家开展远程教育,帮帮你小队的成员则每天提供爱心便民服务,这些活动都使原来习惯了农耕生活的居民们更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