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树权威 重回正轨
俞亮鑫
  □ 俞亮鑫

  “这奖那奖不如观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这是文艺界流行的一句经典话语,这句话似在夸奖观众,其实也是在质疑甚至嘲讽时下名目繁多的文艺评奖。这句话之所以能流行,无非是因为它切中了时弊,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等阴影笼罩下的评奖究竟掺有多少“水分”,确实令人关注。

  造成文艺评奖越评越滥、丧失信誉的最大幕后推手,首先是一些干部错误的“政绩观”。你说文艺创作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却在暗中计算着如何拿奖为自己的政绩“加分”。这种扭曲的“政绩观”再加上与某些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挂钩,与他们积极希望营造的“形象工程”挂钩,致使评奖越来越多。“政绩观”的博弈,也促使一些人不惜一切手段去“攻奖”。

  其次,评奖活动主办方也往往乐于设奖评奖,多多益善,如此更有利于利益交换,也更有利于暗箱操作。由此,使与文艺评奖“好中选优、竖立标杆”的原则严重相悖的现象愈演愈烈。

  “上有所好,下必其焉”,评奖一多,有些艺术工作者便一味钻营,“跑奖”“买奖”,奉承拍马,期待一旦获奖即可邀功请赏、抬高身价。这种不良风气极大地损害了文艺创作的纯净环境和良好氛围,吹大了文艺泡沫,造成了文艺的虚假繁荣,实在害人不浅。

  冷静客观地说,文艺评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前提应该是真正评出标杆作品和名家大师,这需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否则,评奖活动多如牛毛,“双黄蛋”“多黄蛋”乱飞,大奖、高帽满天抛撒,无助于建立评奖应有的权威性。我们投入了众多的财力精力,汇集了众多精英人士进行评选,其结果却不如观众夸奖、口碑,这确实令人深思。

  文化部对各类文艺评奖进行清理整顿,意在让文艺评奖重树权威、重回正轨、重拾民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花城
   第A24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25版:上海花城/上海植物园
   第A26版: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民生上海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专版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这奖那奖数星星 买奖跑奖不稀奇
重树权威 重回正轨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8重树权威 重回正轨 2015-04-30 2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