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本市已认定的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1000多家,提供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岗位4万多个,折合学时数400多万。
“以前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大多是个体行为,今后将倡导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开展活动。”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李兴华介绍,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文化活动、社会考察等,学校应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制定本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有序组织学生以团支部或团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性的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系统梳理社会实践资源,遴选基地;主动对接社区、社会机构为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提供机会,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双向签约制度。
画展导览、健康宣讲、体育活动指导、禁毒宣传、撕除小广告……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sj.21boya.cn)上,各类岗位按照区县发布,接受报名。这一平台是作为全市统一的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发布和数据录入平台,凡具备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条件并予以认证的社会实践基地和项目必须在这一电子平台上公布。为确保数据真实客观,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后,由社会实践基地(机构)负责实时记录,并定期进行客观数据导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下阶段,本市还将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根据标准遴选出更多的符合学生需求的社会实践场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