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当佳节来临时,“举杯互祝”者众。不过,超出了“度”的“欢宴”,不乏乐极生悲的。不说别的,摔倒在路上的醉酒者,就要比平时多得多。如果路人都只是看看,“想不到”去搀扶一下,可汽车是会不断地开来的,车祸发生甚至致死人命,这样的概率乃是足够大的。或曰:得了解倒地的人,有否醉酒、讹人等“事迹”,才能决定“下一步”扶还是不扶。
此言差矣。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上述话语表达的意思,大致是醉酒者摔倒无人扶,只能怪他自己;其要是被汽车碾过,乃是他“运气”太差了嘛(当时正好有车子开来)。不管怎么讲,此种“观点”烙上了这样的印记:冷漠与无情还有缺乏爱心。其实,醉酒者、讹过人的摔倒了,得有人去扶这才理所当然。退一步讲,你别的不做,就是在醉酒者旁,设个“‘警戒’圈”以策安全,也比袖手旁观强百倍呀。
鲁迅曾提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看来,一些情况表明,还有个“我们现在怎样做‘路人’”的命题或问题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