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音乐鉴赏/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旗颂》何以感人至深50年
金桥
  □ 金桥

  1965年2月的一次上海音乐家协会党组会议上,与会的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瞿维和吕其明等人,共同决定由年纪最轻且有一定创作经验的吕其明,赶写一首标题为《红旗颂》的管弦乐作品。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对新中国充满感情的吕其明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在构思和创作的过程中,被捕入狱英勇就义的父亲、慷慨赴死前赴后继的先烈、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如同电影画面般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短短一周时间,几乎足不出户的他奋笔疾书完成了作品的初稿。

  定稿之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采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奏鸣曲式结构。乐曲前奏部分的小号动机显然来自《义勇军进行曲》,将听众带回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升旗仪式那令人激动的时刻;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也可被称为“红旗主题”,这是一个典型的颂歌主题,具有跌宕起伏、舒展豪迈的气概,仿佛是人们仰望红旗冉冉升起之时,内心涌动的激动与澎湃;双簧管与大提琴先后奏出的第二主题深情委婉,如歌的旋律似潺潺流水般滋润着听众的心田,又像是作者在表达对已故至亲的无尽思念;展开部虽然来自“红旗主题”,但在节奏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一首机智果敢的进行曲,仿佛能够看到在红旗的引领下,革命者们奋勇前行时沉着刚毅的脸庞;再现部虽然只出现了“红旗主题”,但国歌动机的加入不仅使音乐风格保持统一,也高度概括了整部作品的颂歌主题。

  半个世纪一晃而过。

  4月28日,在上海大剧院华丽的舞台上,第32届“上海之春”如约而至,上海爱乐乐团在青年指挥家张亮的率领下,再次奏响了吕其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和交响诗《铁道游击队》,坐在台下聆听表演的作曲家,已是八五高龄的耄耋老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他的这首序曲不仅成为全中国上演率最高、播放次数最多的管弦乐作品之一,催生这一经典作品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也在“力推新人新作,繁荣本土原创”的宗旨下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体现新中国音乐发展历史脉络的上海城市名片和著名音乐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音乐鉴赏/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红旗颂》何以感人至深50年
西贝柳斯,他就是芬兰音乐
编者按
“霸道总裁”管风琴
亦开亦合
广告
新民晚报音乐鉴赏/文娱圈A14《红旗颂》何以感人至深50年 2015-05-09 2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