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艺语中的~~~
艺语中的~~~
艺语中的~~~
艺语中的~~~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语中的
没有原作还成展吗?
方翔
  ◆ 方翔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吸引了近2万人次观展,成为申城一大热门去处。没有一件梵高原作,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PPT秀”的梵高展览缘何能够引爆申城?对于我们的艺术机构来说,这场展览又能带来哪些有益的借鉴呢?

  记得在此次梵高大展之前,一些官方的博物馆人士曾经不屑一顾地表示,这样没有原作的展览,根本没有意义,观众看了一次之后就会大呼上当。然而,从微信空间上来看,绝大多数的观众纷纷表示非常“过瘾”。

  通过独创的感映技术,将多屏幕投影技术和梵高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展览方式,令观众一次看尽3000多幅梵高作品的高清画面,是此次展览的一大卖点。走进展厅就可以立刻看到非常醒目的免费WiFi标志,墙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立刻获得图文和语音同步的现场导览。许多梵高的名作,像《向日葵》、《星空》等,通过主办方的展示和权威的解读,让观众对于梵高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许多观众的反馈来看,衍生品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应该说,衍生品已经逐渐成为展览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展后购买衍生品,换一种方式拥有艺术,是保留和延续观展体验的消费行为。此次梵高大展提前布局,在开展前一个多月曝光衍生品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巨幕加动画”的梵高展,之所以能够成为沪上艺术领域的一道风景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让艺术本身与观众形成了有效的互动。这种“体验式营销”对于拥有众多原作的公立艺术机构来说,不应该忽视,而应该思考如何引进新手段,把文章做大做足。

  在梵高大展之前,“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展览拥抱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巨大成效。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技术的发展,为展览增加了延伸阅读的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欣赏展览也可以时尚。

  在传统的展览中,展品旁边只有一个说明牌,上面为作者、作品名称、材质尺寸等简单信息,最多的都超不过几十字。然而,传统的讲解可能因为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因而梵高大展应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的全方位的展览体系,为参观者提供更多交互平台,这些新鲜技术大大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虽然展览没有一件原作,但受到好评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即将到来的5月18日,我们又将迎来国际博物馆日,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又将迎来长长的队伍。然而除了免费,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更要靠有“温度”的展品。众多珍贵的原作,如果能够配上人性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让人们能够更加“过瘾”地参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音乐鉴赏/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东宫娘娘烙大饼
没有原作还成展吗?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没有原作还成展吗? 2015-05-09 2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