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篆隶线条入行草,跌宕起伏
凌洛梵
■ 书法完成作品 ■ 示范者 王复畊
■ 王复畊老师正在书写示范 
  品字解意

  看了杨老师奇特鲜活的公鸡,再来一睹王复畊老师融篆隶线条入行草的书法,想来是一桩痛快之事。王复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在他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临《张迁碑》取其质朴率真;临《石门铭》取其意态奇逸;临《张黑女》取其雄强质拙;临《史晨碑》取其虚和;临《曹全碑》取其秀韵;临《石鼓文》旨在将篆隶线条融入行草。目的只有一个,所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也。”

  此次由王老师示范书写的是宋代诗人刘应时的《早行》“登舆睡思尚昏昏,斗柄衔山月在门。鸡犬未鸣潮半落,草虫声在豆花村。”王老师在书写时充分考虑了布局和结构,让点线面在整幅作品中都有所呈现,他说行草以通篇平稳为重心,书写行草行气要直,但不是每个字的重心都要落在行气的中轴线上,它刻意通过左右摇摆进行调节,从而达致一种平衡。可以巧妙地利用疏密虚实地对比,将局部的点画微妙地变换角度或挪动位置,如“落”“声”等,通过分合地处理,形成反差之美。

  整幅作品墨色的运用也很重要,几个浓墨的字,如“登”、“舆”、“睡”、“鸡”、“潮”等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行草用笔,点画要笔笔交代清楚,又要笔笔使转得浑融,善结构者,能于极塞之处瞥见空灵,如“鸡”字于笔墨间呈露出一些空隙,好像有光从黑处透出,给人剔透之感。  凌洛梵 文 waron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音乐鉴赏/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今日课堂
鸡之动感辅荷之柔美,现“吉地和风”
编者回复
融篆隶线条入行草,跌宕起伏
新民晚报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B08融篆隶线条入行草,跌宕起伏 2015-05-09 2 2015年05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