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首届东方精神医学讲坛上获悉,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03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抑郁症病房(现改为心境障碍科病房)。短短几年,患者需求日益增加,3年后即扩大了病房规模。数据显示,近5 年来,心境障碍科病房出院患者有1351人次,经过专病专治的规范化诊疗,大大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如今患者住院日已从2009年的87.05天缩短到47.17天,下降幅度达45.8%,总体治疗显效率逾90%,患者满意率高达99%。
精神疾病诊断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在过去一个精神科往往接诊所有的精神疾病。为更好地发挥专家作用和医生的特色擅长,市精神卫生中心提出了精神疾病“专病诊治”的概念,相继成立了各个专病诊治中心。迄今为止,通过整合的6个不同精神类亚专科,治疗范围涵盖了心境障碍、早期精神病性障碍、老年精神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及睡眠障碍,为患者的各类情绪问题提供全面、规范的诊断和治疗。2014年,心境障碍等6个专科的年门诊量已接近3万人次,中心住院患者也达到每年5000人次以上,创建于1935年普慈疗养院(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前身)位于今闵行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病床300张,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80年斗转星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已经成为国内最著名的精神专科医院。在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的同时,市精神卫生中心全面实现了病历的电子化,并正进行影像和临床数据库的整合,将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来挖掘大数据,实现新的突破。
据院长徐一峰教授介绍,市精神卫生中心已计划引进功能神经外科作为新的治疗手段——在病患大脑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进行刺激。相对于以往的脑内神经核团的毁损手术,这种无创的深部脑刺激手术,对某些精神科疾病具有较好的治愈率。这也是精神科与神经科学科融合,以期更高效地解决精神疾病问题。而在中心闵行院区的上海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通过动物试验建立的模型,或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抑郁症、重性精神病等病因机制进行针对性研究,力图寻找精神疾病的某些生物学诊断治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