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该院去年年门诊量高达近240万人次。80%患者平均每次门诊至少开四五种药。病人每天如何吃对药和用药合理安全已是大问题。针对糖尿病及抗菌药物用药、心血管用药、呼吸科用药、消化科用药及抗凝药物等临床最多用药五大方面,岳阳医院开设出合理用药免费咨询门诊,每周五下午由专职临床药师为患者释疑解惑。
一把药混吃影响疗效 或增加毒副作用
家住大柏树的韩老伯既患高血脂又患慢性胃炎,每天都得服用两种药的他一直疑惑降脂药和胃炎药是否可以同服?会不会有相互作用?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合理用药免费咨询门诊负责人年华博士指出,降脂类药物与抑制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拉唑类药物都是在肝脏经由细胞色素P450代谢,若这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会减缓代谢。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他建议两种药的服用应间隔为一小时。“这就好比高架上三车道变两车道,两车相遇,总有先后顺序。”年华说道,原本单服一种药也许2小时见效,同时服用了这两种药可能得三小时才见效。另外,是药三分毒,由于药物代谢减缓,其停留在人体内的时间增加,毒副作用也会有所上升。
年华说,“合理用药”事实上包括很多的“学问”。比如,面对五花八门的各类药品,该如何选择很重要;药品说明书中标注的“一日服用三次”是否就是指早、中、晚餐时服用?忘记服药时应当如何补救等等。但是大部分患者都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存在诸多用药误区。目前国内药师仅仅拥有审方权,但在国外,药师拥有处方权,可以针对医生的处方提出意见,甚至有限定地修改医生处方,在某种程度上监督医生合理用药。“开设免费用药咨询门诊的初衷也是想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咨询服务。”据了解,目前该门诊仅在周五下午开诊,包括年华在内的5名专职临床药师轮流坐诊。为患者如何合理用药直接提供专业药师门诊咨询服务。今后将逐步增配患者用药自助查询系统,患者可自助操作获得用药指导。
服药时水温20~36℃
可降低苦味
有些患者服药时喜欢干咽或喝很少量的水,有的则习惯用热水送服,那么送服药物的水量、水温是否也有讲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临床药学室副主任药师徐泯指出,一般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此时味觉神经的感觉最灵敏。如果送服药物的水温或汤药的温度与此温度接近,吃药更容易感到苦。温度高于38℃或低于36℃时,味觉神经不太灵敏,苦味就会减弱。不过,汤药高于38℃时,如果不能把握好温度,可能会烫伤口腔黏膜。因此,她建议服药时将水温控制在20~36℃之间,可降低味蕾对苦味的敏感性。
徐泯介绍,部分口服药物需要吞服和冲服,服用时一般需要喝200~300毫升的水。服药时,水既有保护和润滑食道的作用,又能加速药物在胃里的溶解,促进吸收,同时可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减少对肾脏的毒副作用。
如果饮水量不够,药物可能在食道中溶化或黏附在食道壁上停留时间过长,造成食道黏膜损伤,甚至发生溃疡;尤其是胶囊中的明胶成分,被唾液润湿后更容易黏附在食道上。目前为止报道有70多种药物能引起食管黏膜损伤,50%以上为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林可霉素等。食道受到损伤后,可以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痛、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三类药物
不宜放冰箱“保鲜”
有些人习惯将剩余的药物放入冰箱保存,这种做法又是否妥当?徐泯表示应区别对待。“像活菌制剂培菲康是必须要冰箱保存的,因为高温会使这些药物有效成分受到破坏。”一般而言,三类药物不宜放进冰箱保存。首先是糖浆。“夏天到来之前,感冒、咳嗽还没有过了‘高发期’,止咳糖浆、感冒糖浆等仍是很多人的家中必备。但需要强调的是,糖浆即便没有用完,也不要放入冰箱,放在室内阴凉处保存即可。因为在过低的温度下,糖浆中的糖分容易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发生变化。”
其次是散剂。据了解,很多儿童型药品会用散剂,而细粉状的散剂很容易受潮,因此大多由防潮蜡纸密封包装。据了解,散剂开封后最多只能存放3—5天,放入冰箱反而会吸潮后加速变质。对此,徐泯提醒,开启散装的片剂和胶囊包装后,不要随意将里面的干燥剂丢弃。
冰箱储存“黑名单”上的第三类药物是乳膏剂。徐泯解释说,保存温度过低可能使这类制剂“水油分离”,影响均匀性与药效,所以一般也是在室温中存放。徐泯建议,散装药片或胶囊,要用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盛放,最好在内放入干燥剂,而且不同药品要分开盛放,以免混味影响疗效。 吴瑞莲
想要知道自己每天吃对药了吗?用药合理安全了吗?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提供会员咨询服务,6月4日14时—15时,会员服务中心热线33190919连线徐泯副主任药师,届时,欢迎大家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