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事专家详解客轮翻沉五大疑问
金志刚 马亚宁
  一条长76.5米,高约13米,额定载客500多人的大船,为何瞬间倾覆?遇到突发恶劣天气的船舶,到底谁说了算?困在船舱里的游客还有没有“一线生机”?昨天下午,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上海海事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人蔡存强和上海海事局通航处处长、水上安全指挥中心主任黄建伟分别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解答这些疑问。

  ■ 船长70多米的大船为何一两分钟内,底朝天翻倒沉没?

  蔡存强认为,10级以上的强风,对水上船舶的杀伤力巨大。“东方之星”水下深度仅3米,水上高度约10米,受风面积很大。在受到破坏性强风时,较货船更容易翻船。

  通常的强风,船长若想办法调转船头迎风而行,可以避免翻船。不过,若遭遇龙卷风,风向东南西北瞬息万变,船马上翻掉船舱进水,整条船很快就头朝下沉没了。

  ■ 是否停航到底谁说了算?

  蔡存强说,我国交通部门规定遭遇恶劣天气,水运船只需全部停航。由于恶劣天气情况的预报能力有限,所以一般只对明确造成能见度不良的天气情况采取强行停航。交通部门一般不会发布强行停航的通告。各船船长均基于个人判断,选择停航或是继续航行。

  ■ 有没有“救援黄金72小时”?

  谈到“救援黄金72小时”,黄建伟认为这是针对地震、矿难等灾难来说的,水上事故救援更讲求时间、空气和温度。“人体如果浸泡在与体温相差十几度以上的水里,1小时内就会出现失温状态,进而不幸死亡。所以水上救援要看能不能在水下形成更多的密闭空间,给游客提供氧气,还要看救援人员能不能尽快进入到船体实施救援。”

  ■ 翻船受困的游客有生的希望吗?

  蔡存强指出,通常情况下,船舶设计和制造中,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船体内,布置了诸多“水密”级门窗。但是长江游轮旅客众多,众多的“水密”门是很难统一关闭的。“水密门”的逃生设计在危难来临时,几乎起不到应有的救生之用。

  当然,船底部的轮机舱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有一定的储备空气,但只有熟知船体结构的船员,才可能会找到。

  ■ 为什么船舶没有自动发出求救信号?

  作为海事司法鉴定专家,蔡存强分析,对于海轮,国际海事组织一般都要求装上应急示位标,其作用就是在事发的瞬间无需船员操作自动向全球卫星发布求救信号,全球卫星将立即向全球各国海事救助单位发布遇难信号,相应海事救助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但是,“东方之星”号游轮事件却是等船长、轮机长等船员游到岸上,在渔民的救助下才向地方海事局发出求救信号,为什么不是由应急示位标事发当时自动发出求救信号,这一原因暂时尚未可知。

  本报记者 金志刚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3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生态上海·奉贤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化/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0版:新民健康
   第B1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2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你伸出 的手,我握住了!
海事专家详解客轮翻沉五大疑问
难忘 那些瞬间
弃船逃生是否渎职?
沉船夜曾现12级龙卷风
图片新闻
保险公司开辟 理赔绿色通道
这一夜,我不是记者
上海派出首支救援队
新民晚报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A02海事专家详解客轮翻沉五大疑问 2015-06-03 2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