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之旅
兄弟俩一直与母亲、婆婆相依为命。一天,失踪12年的爸爸——一个只在一张褪色照片中出现过的男人突然回到家中……晚餐之后,父子三人开始了一段荒岛之旅——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影片开始便埋下一个伏笔,高高的跳水台上,弟弟伊万恐高不敢跳水,被同伴们嘲笑为胆小鬼,然而这个最小的孩子骨子里却透着一种倔强。哥哥安德烈性格柔顺,好像没有个性。对突然出现的爸爸,兄弟俩的态度更是异样。安德烈充满期待甚至有着讨好父亲的意图,而弟弟非常看不惯。
严苛父亲
在一周的旅行中,父亲不但是导游,也是孩子成长的向导。父亲想在这7天的旅途中弥补12年的缺位,教他们走向社会——从接受服务时张弛有度的人生态度,到钱包被抢、汽车陷坑、雨中划船,最后引起悲剧结局的守时之争,这位父亲想告诉儿子——男人走进社会就必须独当一面,要想成为真正的男人,心灵与身体必须同步。但热衷以肢体语言甚至暴力表达的父亲却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小儿子伊万在他殴打哥哥安德烈时就已有“杀了爸爸”的想法,他怀疑“所谓的父亲”会在森林夜里杀害他们——不仅对父爱产生动摇,也对人性产生了怀疑。
突然“失去”
影片最后,旅行即将结束,矛盾爆发。温顺的哥哥架不住弟弟的蛮横要求,忘记了对父亲的承诺,让弟弟玩了个尽兴,遭到了父亲的殴打。孩子们彻底崩溃了,哥哥也第一次表现出反抗。准备杀父的弟弟最后还是放下刀,哭着跑向森林深处,准备从瞭望塔上跳下,以结束生命证明自己并不懦弱。他无法理解,久久不回家的父亲,一旦回家怎么会这样“残酷”:“如果你像一位父亲那样爱我们,我也会很爱你的。”就在他准备跳下时,父亲爬上来了。攀爬中,父亲失手跌落。随后,哥哥平静而忧伤地告诉不知何时下来已经沉默的弟弟,爸爸死了。哥哥坚持要把父亲带回家,返回的途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各种方法都是父亲刚刚教给他们的。走过艰难的路程,离开了那个无人的岛屿,兄弟俩终于踏上回家之路时,载着父亲尸体的小船却沉入了海底,伊万第一次动情地喊了声“爸爸”。
在失去父亲的那一刻,两个倔强的孩子突然长大了。看似懦弱的哥哥安德烈这时成了“父亲”,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让我能感觉他好像换了一个人,无形中,肩上扛起了父亲的责任。
父爱回归
电影的开始是无味的,但富有寓意的镜头语言,诗意的画面渐渐地让人感觉到了它的艺术魅力。我一直在佩服这位父亲的伟大,广阔的海面、长长的旅途、幽深的荒岛……好像都在昭示着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父亲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自然,维持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在锻炼着他的孩子,用自己的经验教会他们如何生活。看似严厉的父亲,在7天中用近似强化训练的方式教会了他们生存的技能,使他们能够独立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让他们学会忍受与坚强。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是生存的法则,从而也让他们懂得了男人的责任。
父亲死后,儿子们才骤然感觉到父亲在危急时刻透出的父爱是那样的真挚浓烈。父亲死了,父爱回归了,父亲也真正地回归到了儿子们的心中。陈建新